第1302部分 (第1/4页)

唬��夭慷釉黾拥搅礁鐾牛�渲幸桓鲇�饕�涸鸶痔�У陌脖9ぷ鳌�

参观完整个工业区,通过沱江大桥回到泸州市区,已经是下午四点。

第四厅南华分局局长许一尘少将在泸州市政厅大楼等了约半小时,看到安毅后,立即上前敬礼,送上由南京发来的急报。

安毅自三天前由南京返回叙府,随即派出专门的谈判团队,在周崇安的带领下紧急赶赴南京,与孔祥熙、宋子文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展开谈判。

蒋介石对于安毅的不辞而别,极为震怒,敏感地意识到可能是安毅察觉出了自己打压的意图,可是一时间却又无可奈何,在谈判中,中央'政府'始终紧咬底线,连一步也不愿意退让,谈判一时间陷入僵局。

随后几天,中央媒体妖风四起。

《中央日报》和南京'政府'控制的广播电台纷纷播发“群众来信”,大肆抨击安毅集团既已占领南华、暹罗和中亚,就该顾全大局,主动放弃叙府和滇南,现在不仅长期窃据不去,消极避战,不思报国,还拥兵自重,行割据之实。有人在《中央日报》上号召“举国之民,群起而攻之”,一时间,舆论纷纷。

安毅集团自然不甘受辱,在影响力十足的叙府广播电台上义正词严地申斥,表示自抗战以来,安家军一直冲在抗日第一线,去七七事变以来,中***队取得的系列大捷,均为安家军所获取,如此表现,怎能说安家军不爱国?此外,现在安家军在西伯利亚牵制了日军主力,安家军下属之第三十集团军,亦是华北抗战的中流砥柱,此番种种,怎么能说安家军消极避战?

再者,西南本为贫瘠之地,若非安毅集团长期投入,怎能有今天的建设成就?若论基础设施,江南江北远超西南,但为何江南之地除了安毅集团奠定坚实基础的老南昌工业中心,其余地方的工业发展凡善可陈,难道这还不能说明什么吗?

随后,《申报》、《大公报》、《民国日报》、《益世报》、《东方新闻报》、《字林西报》等报纸和《东方望周刊》、《良友》等杂志突然成篇累牍出现南华的招生广告:

南华将面向全国六岁至二十二周岁的青少年(不分男女)招生,南华方面不仅学杂费全免,全程负责接送至南华求学,还提供免费服装和三餐,高中毕业后,可以选择在南华就业。若考入南华的大学,不仅食宿和衣物继续免费,还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待工作后由其工资里扣除即可。

此次招生,南华'政府'、江南集团设于全国各地的办事处和《东方新闻报》的发行点,均可以报名。各地士绅取得招生资质后,可以帮助南华集团招生,每招收一人,将付与两元银洋的奖励。

安毅集团的招生启事,在国内掀起一股轩然***。

到目前为止,国民'政府'还未彻底解决义务教务的问题,民国18年到民国25年,安毅集团及其盟友控制地区除外(该区域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全中国大学生的比例为1:16000,中学生的比例为1:4407,小学生的比例为1:60,仅有少数人能够享受到教育。这一次,南华大张旗鼓地招收学生,而且未来毕业后还有一个极为光明的前途,谁不怦然心动?

当然,也有人怀疑这是变相的贩卖人口和招聘童工,但是,安毅集团表示,有孩子在南华入读的,父母可以跟随至南华,没有生活费的,可以选择进入南华的工厂企业工作。如此优厚的待遇一出,立即引发巨大的申请狂'潮',国民'政府'好不容易发起的舆论攻势,突然销声匿迹。

安毅见许一尘神'色'凝重,接过电文细细看完,眼神若冰:“这件事情不用着急,现在咱们自己扩建的生产线也没办法满足,更不要说供给国内市场的需求了。这么多年了,我们一直逆来顺受,这一回无论如何也得强硬下去。我就不明白,中央哪里来的底气与咱们对抗”

许一尘说道:“我就是专门为此而来,赵厅长听到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党部给各地方'政府'下达命令,要求取缔咱们设在各地的办事处,同时,要求各地驻军设卡,禁绝咱们的贸易线路。”

安毅勃然变'色',怒气冲冲地道:“鼠辈敢尔!稍后我会以我的名义通电全国,要求各地'政府'和驻军保证合法的运输和经营,正常的商贸流通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封闭的小农经济只会使得我们的产品在国际上失去竞争力。谁若敢破坏规矩,我就要让他明白破坏规矩的后果。第四厅也要紧急做好准备,给那些骄兵悍将打声招呼,做人留一线,未来好相见,若一意孤行,勿谓言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