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8部分 (第1/4页)

口和机场,并把军事行动扩大到瑞典的格里维尔矿区,这样就会使德国人得不到制造军火所需的铁矿石,而且还开辟了新战线,把一部分德国兵力吸引到那边,从而阻止德国在春季向法国进攻。

但英国由于***在东南亚的凌厉攻势,坚决反对在与德、日开战的情况下,再与苏联为敌,但英国也认为需要利用援助芬兰做挡箭牌,占领中立的挪威西部港口地区,特别是纳尔维克,这样将使德国不能获得这些港口和机场,同时切断德国赖以生存的瑞典矿石的冬季供应。在夏季,这些矿石可以用船通过波的尼亚海湾从瑞典运输,但在冬季海湾结冰,只有把矿石用火车从瑞典北部运到挪威港口纳尔维克装船。

但是,苏军在波斯发起的咄咄'逼'人的攻势,让英国改变了初衷。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由阿富汗侵入波斯境内的苏军,在占领马什哈德,建立工农苏维埃后,一路向北,打到了里海边,得到苏联从里海西部海岸港口起运的装备和兵力补充,再转而掉头向南,直扑波斯首都德黑兰。目前波斯'政府'囤积重兵于厄尔布尔士山脉,严防死守,大战一触即发。

斯大林有着自己的考虑现在英、法两国已经驱逐了苏联派驻两国的大使,外交关系基本断绝,并且根据法国境内的情报人员反馈,法军极有可能直接出兵,北上援助芬兰,这将打'乱'苏联吞并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计划。

为了转移注意力,阿富汗和波斯境内的“***盛世才部”便成为一个很好可以利用的对象,他们在波斯打得越好,对苏联整体战略的帮助越大,若是能够一举拿下波斯西南部的油田区,那更是意外之喜,扶持一个傀儡'政府'再鸠占鹊巢的手法,苏俄可是玩得再熟练不过了。

可是尽管斯大林一再否认波斯与阿富汗境内的军队与自己有关,但英国人又不是傻瓜,岂能一再受骗?现在日军在东南亚搞风搞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印度的安全,苏军进占阿富汗后,印度更是陷入日军和苏军的合围中。好在安家军及时出兵,牵制了阿富汗苏军的动向,这才让英国人喘过一口气来。

现在,苏军再向德黑兰进军,直接威胁了英国在波斯西南部的油田的安全,苏英矛盾由此迅速激化。

本月五日,英法最高级会议上,法国同意放弃远征北极海的计划,而英国同意派遣一支约三万人的英法远征军去芬兰,他们将之称为志愿军。这支部队首先去挪威的纳尔维克港,随后沿着运送运矿石的铁路到瑞典,最后抵达芬兰与苏军作战。同时,法国海军地中海舰队,将派出一支分舰队,前往黑海,切断由高加索输向德国的石油运输,同时切断德国船只的运输。

苏联方面敏锐地发现了法国的兵力调动,立即将其位于黑爱的舰队进行针锋相对的对抗,其中最有效的手段便是在黑海南部区域布置水雷。

十天前,一艘法国驱逐舰在土耳其北部的黑海海域触雷沉没,在右翼势力驱动下,法国议会高效地通过决议,对苏俄展开针锋相对的报复行动,法国空军正式借用英国在伊拉克北部摩苏尔、代胡克、埃尔比勒机场,波斯的大不里士、乌尔米耶、赞詹机场,部署战机,准备给苏联一个深刻的教训。

正在试图把爱德华。达拉第从总理宝座上拉下来的财政部长保罗。雷诺在议会中讲话表示:

“即将在里海和高加索的决定'性'的战争行动,这不仅是为了阻止红'色'苏俄的石油运往德国,而且,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使得整个苏俄经济在德国人能够把它改组成符合自己的利益之前瘫痪掉。换言之,摧毁苏俄的石油生产能力,就可以使得德国的飞机、坦克、卡车缺少足够的燃油,而只能成为一堆摆设!”

雷诺的话引来热烈的掌声,在议会和民众中获得广泛支持。

达拉第感受到雷诺的威胁,在得到法军总司令甘默林上将递交的报告后,迅速下达了轰炸巴库油田的命令,表明自己才是坚定的民族者。

甘默林在报告中这样建议: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为了清除苏维埃俄国的威胁,法国都有必要集中空中力量,轰炸里海上的巴库。那里有苏俄主要的油井和炼油工厂,占苏俄石油供应的百分之七十五,如果能够炸毁这一资源,不但可以使德国失去苏俄的石油,而且苏俄本身也会因为缺乏石油而处于危机的局面,这样在不多几个月之中,苏俄就会面临全线崩溃。

经过一周时间精心准备,法国一口气出动五百余架战机,对苏联高加索地区发起突然袭击。苏军虽然预料到法国有可能采取军事行动,但未想到法国的决心这么大,高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