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1部分 (第1/4页)

“什么!?叶戈罗夫就这么走了?”

安毅脸'色'大变,豁然站起,再也坐不住了!

自布柳赫尔被斯大林派人暗杀后,担任远东苏维埃共和***事人民委员兼陆海空军总司令的叶戈罗夫,事实上已经是远东苏维埃共和***队的最高统帅。这位著名的军事家,是苏联第一批元帅,对于苏联红军的改编、换装、现代化建设,以及组建强大的装甲部队,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自三七年九、十月间自古格拉集中营被救后,叶戈罗夫即被布柳赫尔任命为远东军军事副统帅兼总参谋长,在对苏军的作战中,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他先是率部在***境内,击溃了借道***的苏军偏师,随后反其道而行,兵出西伯利亚,截断了铁路大动脉,使得贝加尔湖一线布防的苏军阵脚大'乱',远东军获得了一场大捷!

在西西伯利亚,叶戈罗夫又利用坦克部队,第一次实施了大纵深战略,取得了对另一位苏军元帅布琼尼统率的百万大军的胜利,顺利兵进乌拉尔。经过此役,世人已经把叶戈罗夫誉为新一代兵法大家。尤其是这次喀山会战,叶戈罗夫把自己置身于危险境地,调兵遣将,再次得到了全球军事专家的高度评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德国敢于发动对苏联的战争,一方面就是叶戈罗夫统率的远东军对苏军的牵制,另一方面便是认为连吃败仗的苏军不堪一击,德军完全可以在冬季到来之前,顺利拿下苏联全境。

现在,叶戈罗夫主动选择离开远东军,只身前往明斯克,固然让德国人措手不及,也立即动摇了远东军独立存在的根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随着叶戈罗夫对斯大林举起了双手,远东军失去了精神支柱,就算高层不作出“和解”的决定,这个局面也维持不下去了,难怪柳申科夫会憔悴至斯。

“老师,我已经知道你现在的处境!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安毅不再多废话,直接进入主题。

柳申科夫微微一笑:“经过有心人的渲染,现在远东苏维埃共和国上上下下,都知道你们与莫斯科签署的和平协议原本这是一些民族主义者想借机挑起远东民众对你们的仇恨,认为你们才是远东与苏联内战的受益者,但到了现在,却成为了担心斯大林清算的远东民众最愿意前往的避风港!

“远东共和国存在的根基,便是跟随我们从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及共青城等城市迁移来的数百万民众,他们此前都上了莫斯科方面公布的必杀名单。虽然现在斯大林口口声声说要‘和解’,但出于对‘肃反’的恐惧,许多人选择了逃避,而作为我们唯一盟友的南华,便是最好的迁移地!

“安毅,这次我来,就是请你看在我们师生一场的面子上,看在南华现在所拥有的大好局面,离不看我们远东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允许我们的移民行动。当然,为了防止混入斯大林派来的情报人员搞破坏,我们的'政府'和军队,将会出面组织和登记,迁入南华的基本上都是前远东滨海地区的民众。我希望你能像对待犹太人和白俄一样,对待我们的移民,让他们过上正常的日子,不用再担惊受怕!”

早有心理准备的安毅点了点头:“我同意这个请求。不过老师,我得先把丑话说在前面,一旦选择加入迁入南华,即意味着加入南华国际,此后一生一世都是我南华的公民,绝对不允许两面三刀和背叛,更不允许拉帮结派,搞独立的小王国。

“原则上,所有迁移的移民,必须脱离政党,并以家庭为单位,平均分配到各个地方,以稀释人口,尽量减少抱成团不服从'政府'安排的情况出现。只要能够满足这几点要求,不管来多少人我都可以接受,并保证他们完全享有南华公民的一切福利和待遇,不会受到任何歧视!如果不认同的话,不必浪费时间,他们就算到了南华,在我们的情报机构关照下,也注定朝不保夕,比起回归苏联的境况还不如!”

看到安毅坚决的眼神,柳申科夫不怒反喜:

“好,就这么说定了!安毅,你比我想象的还要有手腕,有魄力!不愧是举世公认的政治强人!我相信远东民众在你的治下,会生活得很好!对了,我还有一事相求”

安毅摆出洗耳恭听的样子,却看到柳申科夫突然变得扭捏起来,连忙道:“老师,请什么请求尽管明言,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满足!”

柳申科夫直直地看着安毅的双眼,过了好一会儿,才问道:“安毅,你已经娶了四个老婆了吧?”

安毅不明白柳申科夫为什么会问这个,愣了一下,还是肯定地点了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