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1部分 (第1/4页)

石原莞尔冷笑一声:“虽然印度、马来亚皆有失利的战报传来,但只要澳大利亚战场保持胜利,东条那个目光短浅的家伙就拿我没办法!帝国在大陆与安家军作战时本来就不占有优势,目前兵力又分散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广阔的战场,现在能有这样的局面已经非常难得,难道东条能够保证他上台后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天皇陛下虽然渴望胜利,但也不敢拿国家大事做儿戏,毕竟现在帝国所领有的疆域,已经超过历任天皇,这一切是谁带给帝国的?我敢保证,若是重拾东条的大陆理论,帝国的战争机器将在与安家军连续的征战中,不得宁日,帝国很快就会陷入多线作战、兵力消耗殆尽捉襟见肘的地步,最终轰然崩溃!”“石原阁下高瞻远瞩,自然不是东条那群蠢驴能够比拟的!”今田新太郎赞佩地说道:“唯一可虑的是帝国各大财阀在马来亚、

缅甸和印度次大陆有许多利益纠葛,恐怕会对我们主动放弃以上地区的战略多加诟病……若是这些反对您的力量纠结起来天皇陛下也不能不多加考虑!”石原莞尔抚着下巴沉思”会儿点点头道:“今田君说得很有道理,看来我也得亲自到御苑,拜会天皇陛下否则真有可能会被竖子谋害!”今田新太郎高兴地说:“石原阁下能如此想,再好不过了!我听说最近三井、三菱、住友和安田财阙的代表,频繁拜访板垣君、土肥原君,估计是想分化我们的同盟,阁下最好顺便多注意一下盟友的新动向!”“咦!?还有这等事情?”石原莞尔心中一凛,再次扶着下巴沉思起来。

〖日〗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财阀政治战前和战时,财阙是〖日〗本军国主义进行对外扩张的经济基础,在政界拥有极大的话语权。

以当前〖日〗本最大的财阀三井财阀为例,设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三井物产次年就开始海外扩张,选中的第一站就是〖中〗国上海。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三井物产向〖日〗本军方不仅提供了六艘舰船,还雇用了德国、荷兰等国的二十艘货船供军用。甲午战争一结束三井物产就开始利用日方对华的政治优势,在〖中〗国设置了大量分支机构,开展原材料采购、货品对华输出等业务。

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几年内,列强在华掀起了瓜分势力范围的狂潮,三井财阀没有缺席这场“盛宴”结合〖日〗本政府的政策,积极参与在华投资建设铁路、收购路权、承接承包煤矿等矿产,向当时的清政府和地方督抚发放贷款、输出武器,并先后主导成立了〖日〗本对〖中〗国的两大投资机关“东亚兴业”和“中日实业,。

清政府垮台后,〖日〗本政商两界转为和袁世凯北洋政权打交道。在曰方yòu导、强迫北洋政府签署二十一条的部分条款后,利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绝佳时机首先与美国达成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争取到更多更丰厚的利益和机会。

在这期间,三井财阀在华十分活跃积极追求矿山开掘、铁路铺设业务和通信机械、电信、电缆、电气设备、纺织机械等产品销售机会,还多次参与〖日〗本政府和金融企业对华发放借款的筹款等工作。

二O年“日华实业协会”成立,由〖日〗本大实业家涩泽荣一任会长、三井等财阀头目为顾问,网罗〖日〗本全国各地商工会议所的代表、

与〖中〗国有关的企业代表为会员。这个组织协调集中了〖日〗本主要财阀的意志,由此形成了〖日〗本经济界干预〖日〗本政府对华政策的态势。

“日华实业协会”以二五年〖中〗国上海等地连续出现的抵制洋货事件为契机,积极活动起来。〖中〗国国民〖革〗命军发动北伐后,该协会更是频繁向〖日〗本政府提出建议,表明其对外意向,提出了一系列军事干预、外交施压等保障并扩大日方在华利益的实施方案。

二七年三月至四月,日华实业协会接连要求〖日〗本政府对〖中〗国〖革〗命采取强硬干涉政策,涩泽荣一由幕后跳到前台,先后会见时任〖日〗本首相和外相,明确要求〖日〗本军队干预正在北伐的国民〖革〗命军的行动。在这其间,涩泽荣一还会见了蒋介石的代表戴季陶,威逼利yòu蒋与**、国民党左派划清界限随后,蒋便发动了四一二政变,这不能不说与涩泽荣一、三井财阙等〖日〗本方面给予的压力直接相关。

因蒋介石下台曾一度中断的北伐于二八年四月重新开始,日华实业协会转为呼吁〖日〗本政府阻止北伐军进入东北,也不许张作霜返回东北,这促使关东军采取了针对张的暗杀行动。

〖日〗本经济界之所以提出“阻张”的主张,是因为张作霜的存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