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4部分 (第1/4页)

在裕仁发表讲话后不久,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也先后在柏林、罗马表示了对美洲人民正义事业的支持,称改变国际旧格局的大好时机已经到来,在轴心国家的帮助下,今后美洲将成为美洲人的美洲,而不属于美利坚这批外来征服者。

罗斯福和丘吉尔则一方面抨击美洲各国的背叛,一边积极调派军队,稳定美洲的局势,同时警惕日军随时都有可能发起的更大规模的登陆行动。

迫于国会和政府的压力,美军总参谋长乔治马歇尔将原本准备开往欧、非的第三军部署到了伯利兹,第四军、第十二军、第十三军开到了墨西哥东海岸,以保护那里的油田区,抵御日军向墨西哥境内出击。

九月八日上午九点,在经过精心准备后,美军第五两栖军的海军陆战队第六师在美军庞大的大西洋第二舰队的掩护下,在加勒比海利méng湾东岸的科隆港登陆。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传统可追溯到一百五十六年前的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此后墨西哥战争、南北战争、美西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都有过出sè发挥,其中美军最早的装甲部队,便诞生于一战时期的海军陆战队,二战前美军部署在太平洋诸岛上的防御力量,均是陆战队官兵,当时共集结了十九个海岛防御营共26685名陆战队员和海军医务人员。

随着美国彻底卷入战火到目前为止美国海军已编成了两个两栖军,分别是第三两栖军和第五两栖军,共六个海军陆战队师,其中陆战队师由三个海军陆战队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组成,再搭配直属、工程、工兵、战车、勤务、运输、

医护营各一,主要用于登陆作战。

整个登陆耗时四个小时,不知道是不是慑于参与护航的美国海军大西洋第二舰队所属的一艘战列舰、四艘轻重巡洋舰、八艘驱逐舰以及一艘航空母舰的威胁,在登陆期间海军陆战队第六师没有遭到任何还击。

稍作整顿的第六师向港口区东南方的科隆城区进发,途中未遇到任何障碍,仅仅一个小时的行军,全师便进入繁华的城市。

进入城市后,各团经过简单的搜索,未发现日军一兵一卒,甚至连当地的土著市民也未看到,四周寂静得让人感到害怕。

第六师师长丹里夫bō特准将疑huò不已,将这一异常情况上报后,便指挥部队进入城内,搜索日军和土著民众的下落。

科隆港是加勒比海沿海非常优良的海港,依托巴拿马运河以及其连接北美和南美的区位优势,后世发展为仅次于星洲和香港的第三大贸易都市,现在虽然是四十年代初,但一个超级大城市的雏形已经出现,因此这一万五千多名美军陆战队队员进入庞大的城区后,连个泡都没冒一下便被城市的街道和建筑消化。

下午三点,谨慎的丹里夫bō特准将在城外等待了半个小时,各部未发现任何异常,丹里夫bō特准将这牛放心地带着卫队进入科隆城前政府大楼,准备构筑前线司令部,指挥部队展开布防。

这个时候,异变突然发生,科隆城的大街小巷以及无数的建筑物,同时发生剧烈爆炸,一时间声势惊天动地,整个大地在剧烈颤抖。

猛烈的爆炸过后,整个城市被大火所包围,许多没有被炸死的美军,在四周一片火海、浓烟铺天盖地的情况下,惊慌失措,四处奔逃,践踏踩死者甚众。

原来,美国海军在墨西哥湾沿岸集结的时候,便被日军在澳大利亚缴获的S2高空侦察机探查到,立即对美军的动向做出预判,并针锋相对地进行部署,力争一口气吃掉这个对手。

美军的动向其实很好判断。

对于现在的美国而言,夺回巴拿马运河,重新打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通道至为关键,同时如果占领巴拿马运河,即把日军分割为南北两个部分,有利于美军各个击破,因此不管从那一方面看,巴拿马都是美军的首要打击目标。

欺负美国人不看《三国演义》,日军第十九军军长安达二十三中将设下了绝户计,将科隆城所有可以带走的东西全部带走,随后在城里埋设地雷、弹药、炸药以及从哥伦比亚运来的燃油,为了加大燃烧的威力,还在城里一些民房里堆积了大量的柴火,可以说科隆城根本就是一个火药库,一触即爆。

海军陆战队是美军中最为精锐的团体,虽然连续扩编后战力下降很快,但到底比陆军那些菜鸟好上许多,很快各团和直属营便行动起来进行自救,清理出许多没有燃烧的区域,然后抢救伤员,扑灭大火。

科隆城东南方靠近加通湖的树林里,安达二十三拿着望远镜,望向十多公里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