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9部分 (第1/4页)

装甲车发出“嘭”的一声巨响,燃起熊熊大火。

一班又有三名战士挂起枪榴弹,将正在shè击的其他三辆装甲战车打成火柜,阵地上传来一阵欢呼声。

德军坦克急了,掩护着步兵,“隆隆”地向阵地上开了过来。

两名还有枪榴弹的士兵,迅速举枪shè击,可惜直接命中目标的枪榴弹,只是在坦克前装甲上发出一团火光,溅shè出大量的自带碎片,并没有给它带来多大地损失,反倒是两名官兵倒在并列和航向机枪的shè击下,xiōng口几乎被打烂。

两架坦克的75毫米48倍身管的坦克炮,还有四毫米mg34通用机枪,不停地shè击,加上尾随坦克进攻的步兵不停地开枪,把这条战线上的安家军官兵压在战壕里无法动弹。

这时候李零已经给火箭筒上好弹yào,他向李发点了点头,李发再次叫道:“手榴弹准备投!”

一班剩下的五名官兵,一起将手里的手榴弹扔了出去,其中夹渣有两枚烟雾弹,一下子吸引了德国人的注意力。

李零顺着战壕前冲十多步,悄悄探出半个头,观察了下战场的形势,然后再次向前,一口气跑出五十多米远。副shè手端木华抱着弹yào箱,紧紧地跟在李零身后。

这时二连的官兵也看出李零的企图,知道火箭弹是对付坦克的唯一利器,有样学样,向bī近的德国人投掷手榴弹。

李零深吸了口气,突然站起,对准坦克方向开火,然后迅速蹲下。

“嗖”

火箭弹拖着长长的焰尾,向着德军的坦克扑去,正在向着阵地右方shè击的四号坦克,其二十六度角的侧装甲被击中,火箭弹夸张地破甲而入,侵彻到坦克内部爆炸,一声闷响传来,坦克冒起一股浓烟便趴窝了。

另一辆坦克见阵地上有反坦克火力,慌忙转向,让刚好装弹完毕的李零抓住机会,再次一发命中,余下的德国步兵如cháo水般退下,阵地终于转危为安。

!@#

第一九九九章 闻风而至

南华,新京,白竹湖畔的国防大学。

下午两点,在小南海家中吃过午饭的安毅,按照计划来到国防大学,为学员们上一周一次的大课。

随着上课铃声响起,安毅走进阶梯教室,在响亮的“起立”、“敬礼”声中走到讲台上,看了一下讲台前层层而上的一排排课桌前肃立的三百多名将校,摆摆手说了声“坐下吧”,待大家整齐划一地坐下,教室里鸦雀无声,才轻咳一声,说道:“今天是一堂战术课,我说的是我的观点,不一定正确,大家下来多多研讨,如果能够指正我的错误,或者对我的观点进行必要的补充,我都给你们记功

“世界大战进行到现在,由于马其诺防线没能保住前陆军第一大国法国,苏联边境筑垒地区也在德国强大的机械化部队推进下迅速沦陷,德国的闪电战和苏联的大纵深战略,俨然成为了主流,那么阵地防御,是不是就真的没有作用了呢?”

看到大家lù出深思的神情,安毅没有卖关子,继续说道:“我看未必!对于战争初期的防守一方来说,坚固的阵地和堡垒,依然是抵御强敌、以弱胜强的重要支撑。一般说来,由于边境线的辽阔,被动的防守一方,不太可能在任意一个地方,都部署有绝对优势的兵力,因此一旦大战爆发,就要不断调兵增援,而调动兵力就需要时间。要想为调集兵力争取足够的时间,就必须在一线配备一定的守备部队,挡住敌军进攻的步伐,拖住敌军,打乱他们的进攻节奏。

“我们现在在西亚构筑的国境防线,其主体指导思想是‘迟滞’。我们面临东西两线作战,日本又是当今世界第一大海军强国,可以随时随地选择地点发起登陆作战,我们需要在各地保持一定的兵力,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只能实施机动防御。西亚地区的国境防线,主要着眼点是节省兵力,毕竟边陲地区云集太多兵,补给将会是个大问题,边境筑垒地区存在的主要目的,是迟滞敌军进攻并为歼灭进攻敌军创造条件。

“许多人认为参谋部搞的‘固若金汤’的静态阵地防御是劳民伤财的无意义举动,要塞、堡垒、阵地等依托工事进行防御作战在现代战争中是不合时宜的。支撑这些论证的论据之一,就有我们在攻克日军位于远东和东北地区防线时那些要塞和壁垒表现得不堪一击,认为在高科技的云爆弹、巨型航弹、远程导弹等打击手段下,防御工事已不堪一击。实际上,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

安毅示意参谋人员打开幻灯机,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