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1部分 (第1/4页)

不过,安毅对此并不太在意。

根据最新的消息,安家军的核武库已经扩大到一百二十枚原子弹的规模,氢弹的研究也进入最后阶段,再加上具备超远程投放能力的F…4洲际导弹已经进入定型阶段,陆、海、空军和航天都得到极大发展的安家军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哪怕全世界都变成对手也不怕,更何况两大阵营根本不太可能走到一起来。

当然,现在就动用核武器并不符合南华的利益,维持同盟国和轴心国两大阵营的均势,尽可能地消耗美、英、苏、德、意、日等国的国力和人力,在两大阵营中左右逢源赚取利润、抓紧时间发展经济,弥补与列强的工业生产和科技发展的差距,才是正确的选择。

现在南华政府尤其是安毅的态度,几乎左右了世界格局,这也是在与德国停火后安毅依然答应派出军队加入北非战场却不用担心德国态度的重要原因。

安毅笃定希特勒不敢为此向南华政府翻脸,纳粹需要安家军释放战俘来充实军队,德国急需的战略物资也必须通过与南华的贸易来达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如今只有占据欧亚大陆桥的安家军才具备左右逢源的资格。

就在安毅与艾登和韦尔斯低声交谈的时候,苏联驻南华大使马林科夫走进宴会厅,这位领导过列宁格勒、莫斯科、沃尔霍夫、斯大林格勒和顿河等战役的苏联领袖,被斯大林任命为一国大使,足以证明苏联对南华的重视。

马林科夫驻足观望,在众多的阿拉伯人、印度人和白人中间打望许久却没有发现目标,最后才在沈凤道的引导下来到安毅身边。

马林科夫向艾登和韦尔斯歉意一笑,谦恭地对安毅说:“主席先生,斯大林同志向我致电,我们苏联想加入到以华元为核心的全新国际货币体系中来,不知道这个请求能否达成?”

安毅吃了一惊,他怎么也没想到苏联人会不请自到。

以苏联在当前同盟国家内部中流砥柱的作用,有其加入自然可以极大地提升卡拉奇货币体系的地位,加大在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影响力。

安毅怀疑斯大林有其他的企图。目前,莫斯科战事已经陷入紧急状况,纳粹德国不断地把新组建的部队送到东线,苏德战场的焦点已经集中在莫斯科西南方的卡卢加与图拉一线战场,一场新的战略决战随时都有可能爆发。苏联人这个时候抛出橄榄枝,肯定在其他方面有所冀图。

安毅略微考虑,决定与马林科夫单独会谈,摸清楚对方的意图,同时交换一下对高加索地区的看法。

~~~~~~~~

PS:谢谢南谯竹叟、srqg、辰泛、klauszx大大的打赏,谢谢弟兄们的订阅、推荐和月票支持!

天子继续求订阅等一切支持哦!感激不尽!

第二一五一章 不欢而散

苏德战场,局势瞬息万变。

去年冬季至今,苏军趁着德军实力严重受损,在莫斯科周边地区发起了一波又一波连续不断的进攻,截止三月底,苏军一举突破德军经营的普洛特瓦河防线,挺进至中俄罗斯高地,攻占了卡卢加至图拉一线,自开战以来战略态势第一次有了积极的改观。

卡卢加为苏联著名河港和铁路枢纽,工业以机械及汽轮机制造为主,次为化工、仪器制造及食品加工,而图拉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为著名的钢铁和军工中心城市,图拉的煤炭厂、钢铁厂、机械厂、武器厂、弹药厂、拖拉机厂等都非常出名,虽然德国人占领期间迁移走了大部分机械设备,但依然有小部分生产线保留下来,非常利于苏军就地组织生产并用于作战。

德国人自然不甘心失败,在四月初连续发起反击,苏军刚开始还能坚持,但随着德军援军到达,在布良斯克至奥廖尔一线的兵力由一个集团军猛增到三个集团军,同时还增加了航空打击力量。

苏军压力骤然增大,弹药消耗加速,逐渐抵挡不住德国人的凶猛反扑。

此时,苏联在莫斯科东部地区,还集结了超过十个集团军的有生力量,但是这些部队大多新组建而成,装备极为恶劣,有些连队甚至几个人用一柄步枪,弹药严重不足,更缺乏火炮支持,苏联最高统帅部根本就没有信心把这样的部队送上前线。

现在“租借法案”因为美国自身国力的严重衰退,执行起来已经举步维艰,美元支付也不是那么痛快了,从南华获得的物资越来越少,而苏联自身的产能却面临严重不足。根本支撑不起前线的巨大消耗。

原来的历史上。苏联除了列宁格勒和莫斯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