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1部分 (第1/4页)

其实无需使用红外线夜视仪,通过肉眼就能清楚看到远处小鬼子燃烧着的熊熊篝火。II式狙击步枪的瞄准镜里,可以看出鬼子兵正在搭建半地下的防护掩体,从完成度看,显然这是一支今天才赶到的部队,不然不会这么急着连夜赶工。

而且若是掩体完工了,这些人早就窝在地下烤火取暖,根本不用像现在这样在接近零下三十度的低温下挨冻。

在篝火的照明下,可以看出这些人均穿着日军的制式军装,外面披着白披风,显然是正规部队。

这一情况说明日军对连接前线要塞和后方城镇的交通运输线非常重视,由于安家军在此前战斗中神出鬼没的表现,日军指挥官不得不派出部队层层设防,以避免战时后勤遭到安家军破坏,物资供应不上。

仅仅过了七八分钟,落在周桢承身上的雪花,已经将他和周边环境完美地融为一体,经过短时间的观察,周桢承发现除了在几堆篝火的最右边有一个潜伏哨外,另外只有两个端着三八枪的鬼子在营地周围晃荡,其他人正忙着干活,不时跑到篝火边去搓手取暖。

II式狙击步枪虽然采用7。62毫米口径,但由于枪膛长度和发射药等原因,最大射程可达五千米,准确有效射程也有1800米,威力强大。当周桢承将狙击镜的十字中心固定在那个微闭着眼睛的鬼子潜伏哨兵的脑门上时,稳稳地扣动了扳机。

一声沉闷的枪声打破了寒夜的宁静,周桢承能清晰地看到那个鬼子兵脑门儿上溅起的血雾,他快速地按动扳机,又是一枪击中刚刚卧倒的两个哨兵中的一个,而此时徒弟林晖国的枪声也打响了。

由于枪口进行了消声消焰处理,对面小鬼子并没有发现偷袭者所在的位置,盲目的射击完全就是壮胆。乱成一团的日军向各个方向的射击都有,根本就没有任何威胁,打得营地周边树木不断落下大块大块的积雪。

转移到左手边两米处的一个雪堆后面,周桢承再次瞄准一个正在操纵歪把子机枪疯狂射击的鬼子兵,几乎是按动扳机的一瞬间,被击中的那个鬼子机枪手额头上被打出个血窟窿,巨大的作用力下,整个人都被甩了出去。

这是一场完全不对称的单方面屠杀。

在黑漆漆的密林里。小鬼子根本就没有时间也没有勇气去把篝火给灭掉。而两名安家军的狙击手又在黑夜风雪的保护中,他们完全不知道子弹是从哪里射来的,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空中飘舞的雪花在劲风的吹拂下,越发地密集,仿佛是在表演交织死亡与毁灭的圆舞曲,一个估计只有十五六岁的鬼子兵狂叫着把自己手里的**沙冲锋枪举过头顶,对着西方的树林漫无目的地扫着。

这种**沙冲锋枪是日军从苏联获得授权。在日本列岛和澳洲生产的,非常适应严寒天气,通常一个小队会配上一两把,射击时近程火力极为凶猛。可是在这个营地四周都被风雪包围的密林里,他收获的只是子弹打中树干后碰撞产生的火花。

黑漆漆的森林就像是一头吞噬生命的怪兽,看到身边的人不断被打到在地。他们不是被击穿脑门就是打穿胸膛,所有的鬼子兵都为之胆寒。

“巴嘎,是支那人的狙击手,我们根本没办法找到他!”

胆战心惊的残余鬼子努力让自己的头埋得更低,身体躲藏得更隐蔽,他们已经明白自己面临的艰难处境。此时他们就像是被老虎盯上的羚羊,除了直面死亡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鬼子们都很清楚,和黑暗中的对手对射消耗时间。根本就是在自杀。唯一的活命机会就是大家一起逃,能冲出几个算几个。但没有指挥官下命令,谁都不敢开口。

看到日军只能被动挨打的狼狈样子,周桢承感觉越来越轻松,此时他已经不满足于寻常的狙杀,在一个点射击毙一名鬼子后快速转换阵地,在一棵又一棵大树背后不断地射出子弹,恣意地收割生命。

当周桢承又打完十发子弹,再次向弹仓填充子弹后,透过瞄准镜已经看不到暴露身形的鬼子兵。对此周桢承并不太在意,这会儿他早已不在鬼子兵的正前方,而是迂回至日军营地的左侧,从其他被打倒的目标看,徒弟林晖国也在做同样的事。

残余的十多个鬼子都趴着不动,不过这样只是等死而已,周桢承倚在一棵大树后面,仔细搜索目标。

忽然,视野里一个白色的物体缓缓蠕动,透过夜视镜看得清楚明白,那是一个人的臀部。周桢承微微一笑,扣动了扳机,闷响声中,旋转着飞出枪口的子弹划出一条漂亮的弧线,一声闷哼传来,那个鬼子的尾椎骨被活生生打断,发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