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部分 (第1/4页)

温纯抬头看一旁的任重,任重对温纯撇了撇嘴,提醒温纯该告辞了。

温纯站了起来,屁股朝外,慢慢退向门口,快出门时,又轻轻对林亦雄说了声:“林书记,您忙,再见!”

林亦雄也象征性地半抬了手臂,向他扬了扬。

一场看似非常重要的召见,就这么平淡无奇地结束了。

出门之后,又回到了任重的值班室,温纯说:“时间不早了,任秘,一起吃个便饭吧。”

任重说:“小温,刚开完常委扩大会,肯定会有很多的事情,我哪里走得开。你我兄弟就不讲这个客套了,以后再找机会吧。”

看温纯还要劝,任重又笑道:“你是不是感觉有些失望啊?”

温纯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任重拍着温纯的肩膀说:“兄弟,我跟你说吧,领导召见你的意义,其实并不在于领导跟你说了些什么,重要的是领导召见了你。”

任重这话说的有点绕口,温纯一时并没有理解清楚,等出了市委办公大楼,从那片葡萄架下穿过的时候,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第446章 升官就是硬道理

领导是讲究艺术的,领导的意图是需要下属去揣摩和理解的,否则,就不能称其为领导了,至少不是一个高层次高水平的领导。

如果林亦雄当面直接对温纯的所作所为表示支持和赞赏,那他就不是一个市委书记,而仅仅只停留在一个乡级干部的档次上了。

会议刚刚结束就立即召见了温纯,这本身就代表了重视和肯定。

其实,此时林亦雄的心态也是极其复杂的。

对于温纯在常委扩大会上反映的情况,林亦雄的内心深处,不好说是有点“幸灾乐祸”,至少是在暗暗窃喜。

九里湖大桥建设之初,本来是定了由时任常务副市长的林亦雄来具体负责的,但是到了临开工前,关为涛却改成了由谭政荣负责。

关为涛的理由是,市政工程建设,头绪多,牵扯的精力大,你这个常务副市长要抓的事已经够多的了,政荣同志刚提拔到市里来,在望城县也有过类似的管理经验,就让他来具体负责吧。

关为涛是市委书记,林亦雄只有服从的份儿。

后来,林亦雄也隐隐听说,关为涛作出这个改变,是当时省委书记粟文杰的意思,林亦雄还是挂了个常务副指挥长,但不过问具体的事。再后来,九里湖大桥建成通车,林亦雄升任了市长,谭政荣当上了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在班子中的排名也从倒数第二上升到了第三位了。

当时的林亦雄春风得意,根本没有多想,九里湖大桥建设中可能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升官就是硬道理!

开完会之后,林亦雄拿着城建局的那份汇报材料,一个人靠在办公椅上还在揣想:温纯指出大桥有质量隐患是千真万确的,但是,路桥公司偷工减料危机大桥主体安全应该不太可能吧?

私企老板或许会利令智昏出此下策,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人,盈利再多也不能揣进自家腰包,职务消费几乎可以涵盖吃喝拉撒甚至吃喝嫖赌,犯不着干出这种个人违规违法去为公家赚钱的傻事来。

不对!如果赚到的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转移到个人的腰包里,就可能有人会铤而走险。

路桥公司要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这在现场偷偷摸摸地进行是办得到的,但是,建设资金被挪作他用,路桥公司单方面瞒天过海的机会就微乎其微了,必然会牵涉到诸多具有一定权力的官员。

如果仅仅只是施工质量问题,林亦雄可以毫不迟疑就在会上部署严肃查处,他之所以还在犹疑,就是担心建设资金真的存在被挪用的情况,那宋飞龙肯定脱不了干系,他背后还可能有更大的人物……

林亦雄不敢继续往下想,他甚至自问,要是他从头到尾一直负责九里湖大桥的建设,面对来自上面的压力和诱惑,又能不能顶得住呢?

“政绩工程起来了,政府官员倒下了!”这种看似荒唐的故事发生得还少吗?

这么一想,林亦雄甚至有些暗暗庆幸。

按常理,在林亦雄与谭政荣明争暗斗的局面下,林亦雄是可以借机烧火,能把谭政荣烧着最好,即便烧不着他,也会是树立他一把手权威的好机会,但是,万一查来查去没查出什么名堂来,反而让谭政荣找到了反击的突破口,那就是惹火上身,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林亦雄考虑再三,觉得还是得打好温纯这张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