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部分 (第1/4页)

而且,还能得了几位翰林学士的好感,何乐而不为

齐修远却觉得穆扬灵是在为他分忧,很高兴的应下了,还道:“钱要是不够就和我说一声,我叫府拨给你。”

穆扬灵连连点头,却不会真的问他要钱。

齐浩然也说,“大哥多半只是说说,他现在抠门得紧,每一文钱都卡得很紧,你可千万别去问他要钱,不然回头他肉痛了又该折腾我了。”

“放心吧,大哥就是硬塞给我钱我也不能要。”

齐浩然好奇的问道:“你什么时候这么有自觉性了”

“你懂什么,著书的都是翰林,未来十年内的科举题目可能就是他们出了,你觉得他们要是著书,买的人会有多少”穆扬灵哼哼道:“所以我才说一切不过是基于利益之上,你只管看吧,他们的注解一出来,朱熹的书就得靠后站一站了。”

“这书太贵了寒门学子也买不起吧。”

穆扬灵笑道:“放心吧,我这儿的成本只是别的书局的三分之一,定价不会太高的,但也不能太便宜,不然别的书局该恼羞成怒了。”

。。。

第871章 合作

穆扬灵让书局的管事找到了各位翰林家的管家,双方签订了合同,穆扬灵表示,只要是几位大人写的,她这边一律帮忙出书,不用他们提前付一文钱。新

还暗示他们书局不仅可以出他们的注解,他们的诗文散记游记和各种读书心得都出,甚至有闲暇时写的话本,他们也出,服务之周到让众人受宠若惊。

“诗文散记游记他们都出”有翰林怀疑的看着自家的管家问道:“这成本可不低,而且得花费多长时间啊,荣郡王府舍得投入这么多”

管家低头道:“可那是书局管事亲口说的,奴才觉得堂堂王府也不可能骗人,这事对老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所以就签了,您看”

“签了好,”翰林摸着胡子笑道:“注解需要慢慢整理,这诗文散记却不用,老爷我书房里就有不少,回头我整出一沓来你送去看看他们是否刊印,要是真的印出来了,就说明他们所言不虚。”

其他翰林显然也是这样想的,所以第二天书局的管事就给穆扬灵送来许多书稿,穆扬灵翻阅了一下,点头道:“不愧是翰林出身,随便拿出来的书稿质量和数量都是上等,既然他们肯试,你们就赶紧叫人刊印,每本印上五百册,给每位翰林送一册去,其他的分送到各个分店,价格上优惠一些。”

这些年书局积累下不少活字,可以说除了个别特别生僻的字外,每个字模都积累有二三十个,而常用字则达到了五六十,按照部首比划分门别类的放在架子上,要取用非常的方便快速。

现在要印一本书并不像以前一样要把整本书雕刻下来再刷印,而一字之差就会毁于一旦。

书局人手充足,加上江南其他分局也收到书稿刊印,互相合作之下,不到三天就把所有的书稿都刊印成册了。

穆扬灵让人将书给各翰林送去,大家都以为王府书局是先刊印了自己的,自然洋洋自得,结果第二天才知道大家是一起收到的书,回家再听到管事说书店已经上了他们的书不由大惊,“王府这是投入了多少人手,怎么可能这么快”

管家就说,“小的听说是他们用的印刷法不一样,叫什么活字印刷,早几年在北地就盛行了,不过各个书局都不愿改变印刷方法,因此除了王妃的书局就只有一些北地的小书局用这个法子。”

没办法,雕版印刷发展到这时候早就成熟,哪个书局不是藏版丰富

他们根本就不用重新刻字也能与大家竞争,而版坏了再雕一版时间上也绰绰有余,但这样一来,呈现在市面上的书就很少有新书,大多是旧内容不断刊印。

少部分新书也卖得很贵。

翰林们拿到簇新的书籍,叹道:“荣郡王妃心思灵敏,难怪能独得荣郡王的宠爱。”

此时,方致远也在感叹,荣郡王妃能有那样的见识和这样的手段,难怪能独宠王府后院,还得到皇上的敬重。

今天太子和世子把他们做的调查整理好交给了他,上面是图表对比图,有牛的人家的收入及耕作情况,没有牛的人家的收入及耕作情况,一目了然,下面还有分析及一些推测。

方致远从来不知道问题还可以这样被解答,沉思之下难免将小熊当初的那个问题写在宣纸上,小儿子跑来交功课时就看了去,那小子不敢来问他,就去问他母亲,“为何农民辛苦劳作一年,依然温饱不继”

方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