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部分 (第1/4页)

约合攵恋氖椋���;す芾砗貌乩锏氖椤�

学生代表们没想到皇帝如此可亲,纷纷跪在地上表示愿为皇帝肝脑涂地。

皇帝亲自下来将几人扶起来,叹息的说起国子监的学生和读书人对他的误解裁减兵员的事。

皇帝表示他不喜欢打仗,他是一个爱好和平的皇帝,他从小饱受战乱之害,为的就是还天下臣民一个安定平和的国家,而军中的将士,大多数人也如他一般,特别是军中的士兵,没有人会想要打仗,因为对读书人来说,打仗只意味着国库空虚,而于他们而言,打仗却意味着可能丢掉性命,家中父母妻儿失去顶梁柱,孤苦一生。

但现在为何不能裁减兵员

只看前朝大周的境况就明白了。

前朝一退再退,以至于丢了半边江山,只能偏安江南,现在三国关系稍缓,但他们的失土还未完全收回,在北方和西边,还有许多汉人兄弟姐妹饱受大金和西夏的奴役困苦,他不能置他们于不顾,也不能走大周的老路,所以兵员还不能裁减,只等到他们收复故土,大齐强大到大金西夏不敢来犯时,他方可以放将士们回乡,圆他们一家团圆的梦。

总之,齐修远是怎么煽情怎么说,将齐浩然怒气冲冲的话改成了哀愁同情的话,再配合他眼含热泪的形象,让十位学生代表和三位国子监博士恨不得以头抢地,立即就为他肝脑涂地才好。

不仅十位学生代表,年近天命的三位博士也纷纷表示会为皇上在读书人中辟谣,不让他们受一方之言影响。

。。。

962。第962章 强势

不知是不是齐修远刺激太过,还是被留在大殿上的两只装满借条的大箱子影响,朝臣们空前的紧张起来,连带着影响起了京城中的百姓如今全京城的百姓都知道皇上缺钱。;;;;;;;;;;;;;;;

而大齐继承大周开放的言论,作为读书人,那言论自由更跟广阔的大草原一样宽得没边了,也不知受谁蛊惑指点,京中学子渐渐有裁减兵员的言论,更甚者影响到朝中的言官御史,让他们上书要求朝廷削减军费,裁减兵员。

因为只有少数人这么提,并不影响大局,所以齐修远一开始也没往心里去,只是将他们的折子驳回,谁知道没两天京中就有皇上此举是为保护荣郡王,荣郡王好战凶恶,不愿裁减兵员,皇上打下奏折是怕荣郡王受刺激与朝臣对上,荣郡王军功之盛,不知道是用多少将士的性命和国库银子填出来的。

这种言论这两天越来越盛,甚至有不长眼的言官以此为依据上折要求法办荣郡王和裁减兵员,差点气得齐修远杀人。

依照程序,齐浩然被弹劾,他就要上辩折为自己辩解,齐修远怕他一无所知冲动行事就用飞鸽传书给他将事情的始末讲了一遍。

谁知道齐浩然还是炸了。

他是会打仗怎么了

合着他想把将士们的性命填进去真以为他喜欢身处乱世,时时打仗

第一点不说了,只第二点,这完全是无稽之谈,自大齐建立后,他什么时候兴过战事,用国库的银子去打过仗

他的军功全是在大齐建立前建下的,就算上次与西夏的摩擦,那也是西夏先动的手,他不也控制了局势,没扩大规模,不仅让大齐与西夏大金趁机说和,还从西夏手里拽回来一块失土,上头还有一个大金矿吗

齐浩然完全听不进去齐修远的解释,直接扯出折子将满腹的怒火都写了上去,完了还誊抄一份给齐修远送来,然后赶紧把折子发出去了。;;;;;;;;;;;;;;;

这一次给齐修远的信没用信鸽,发的是密信,所以齐修远收到时,他的折子也已经入京,他想要截下折子也已经不可能了。

齐浩然生气是因为此事要是坐实了,那他就成了奸臣,阿灵就成了奸臣的妻子,他儿子全变成奸臣的儿子了,凭什么

明明他是大齐的功臣之一,齐浩然可不搞什么功过自有后人评论的话,后人能知道现在发生什么事吗

他的功过他和底下的将士及大齐的百姓就能评出来,没必要留给后人。

穆扬灵看过他的折子,措辞之严厉是她在他身上前所未见的,穆扬灵就知道齐浩然是真生气了。

齐浩然咬牙道:“爷多讨厌秦芳啊,结果他们竟然把爷归成秦芳一样的人,简直是岂有此理”

穆扬灵弱弱的道:“这种言论只是少数人在传播,你看荣大哥,右相及底下的各部官员全在为你说话呢,他们可不支持裁减兵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