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 (第1/4页)

“如此,某多谢贤兄弟。”

曹操喜道。

鲍信见张邈出兵三千精锐,他也不好不出血,道:“孟德,吾弟战死,精锐尽失,恕某不能派兵给你,不过某可资助你兵甲三千,弓弩百张,箭矢两万。”

“多谢鲍兄,某所缺者正是此物也!”

曹操收完三人之礼,当日令士卒饱餐,收拾完毕,次日三更做饭五更渡河。

曹操渡河,不费一兵一卒直下原武。

顺着阴沟水,阳武、坦雍城、虞城亭纷纷派人来降,曹操声威一时大震,兵马也过两万余,兵锋直指敖仓要镇。

刘岱闻听消息又是嫉妒又是怨恨的道:“但愿徐荣也能把敖仓,荥阳拱手相让。”

就如刘岱所说,曹操也是万分担心,他也觉得徐荣不会轻易放弃敖仓,亲派其族弟夏侯渡河查探,敖仓竟然也是只有少量兵马守卫。

曹操大喜,当即派兵渡河,一战而下敖仓,雒阳近在咫尺,曹操喊出:“三日可下雒阳。”

徐荣听到曹操的狂言微笑不语,三日可下雒阳,希望你能活过三日吧!

徐荣心里盘算着在哪伏击曹操,伪装西凉铁骑西去的郡府兵是否能骗得了别人?其中是否有别人的奸细?

徐荣心思一乱既转回,既然曹操已过荥水,战局就不是他曹操说了算。

邙山内的逢纪得到曹操的狂言大喜,对文丑道:“关键时刻还是自己人得用,你看刘岱等人一步不进,只有曹孟德西来,为何?曹孟德乃主公总角之交也!”

“然。”

文丑附和。

逢纪道:“不过,这攻下雒阳的首功还是让吾等领受吧!只有攻下雒阳,给徐荣以前后夹击之势,孟德才能放心西来不是。”

“先生之言是也!”

收复故都的功劳必定名传天下,这等功劳文丑岂能不眼热?

逢纪见文丑之样微笑,军心可用啊!军心可用。

第五十一章虎豹骑之来的原因

雒阳,东汉十二帝的都城,虽然董卓以童谣:“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迁都长安,然而雒阳毕竟是旧都,董卓不可能轻言放弃,不让无法与百官交代。

于是董卓拔董越为中郎将,另以宋果、李蒙等人辅助守城。

董越初掌雒阳俨然一土皇帝,文武百官、勋贵富豪皆被董卓强行迁都,雒阳城内除了军属就是走不动的饥民。

董越完全就是一言九鼎的模样,可很快他就尝到独当一面的苦头,先是董败退、而后董璜败退、樊稠、张济下落不明,这可都是西凉军的大人物都败在陆城军手上,他一个莽夫如何能抵挡陆城军?

董越正想上书董卓,请求撤回长安。

信使未走,郭汜要求前后夹击刘备的信使已至。

陆城军已在谷城,哪自己还能平安回长安去吗?

董越正左右为难,徐荣不战而退的消息也传来,董越彻底成为惊弓之鸟,坐立不安。

刘岱等人屯酸枣,孔宙屯颍川,朱在中牟,袁术在鲁阳,这个河南之地只有雒阳还在董卓手中,董越部可强敌环伺,如今刘备若占据谷城,那他董越就成了瓮中之鳖。

“徐校尉那真的顶不住了吗?”

说实话徐荣独自面对十数万兖州军,董越心中实在没底,一旦十数万兖州军西来,纵然打败陆城军,那朱之兵也不会坐视。

以雒阳这万余兵马抵挡关东二十余万兵马,董越真没这本事。

“中郎将安心,校尉已有计划,他准备在汴水伏击曹操,以震慑关东诸侯。”

“好,好!”

董越听完徐荣的想法大声叫好。

董越一边打发郭汜使者回去,就说援军马上就到,希望郭校尉再坚持一下。

一面打发徐荣的使者回去,让他告知徐荣雒阳稳若泰山,徐荣尽可放手施为。

一战而震慑关东数十万大军不敢妄动,他董越之名必然响彻海内,徐荣还没胜,董越已恬不知耻的把这泼天功劳据为己有。

董越又令雒阳周边的兵卒朝雒阳靠拢,一旦徐荣震慑住关东诸侯,那他身为主将就要先灭一路诸侯军以彰显他的武功。

中牟的朱,灭黄巾的三大中郎将,不容小觑。

至于刘备的陆城军,董、董璜就是他的前车之鉴,因此董越把目光瞄向驻扎在阳城的孔宙部。

董越野心勃勃,却没想到自己也是别人盘中餐,逢纪早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