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1/4页)

刘宝勋说:“他……去了大连码头……”

金团长追问:“去哪儿干什么?”

刘宝勋嘟囔道:“去码头还不就是上船嘛……日本人安排了条船……”

金团长又问:“那船要去哪儿?”

刘宝勋摇头:“这我不知道了……”

刘宝勋忙又苦脸向掌柜的和我求援道:“我们主子怎么跟日本人勾搭,跟我可是没关系呀!你们可是知道我刘宝勋是个好人呀!”

想到躺在门板上的老太太,我火气就拱了上来,冲刘宝勋吼叫道:“跟他妈的日本人勾搭的就没有好人!你知道么,我们家老太太刚刚叫日本人的炮弹炸死了!”

郭大器转向刘宝勋,怒气冲冲地喝斥道:“你跟你们主子都他妈的没人肠子!来呀!把他结结实实地绑起来,押回局子里去!”

刘宝勋吓得直哆嗦:“你们可不能杀我呀,可不能杀我呀……”

掌柜的见他那可怜像儿,忍不住对郭大器说:“郭连长,他确实就是个伺候人的主儿,不是个坏人。真的不是。”

直到全国解放后,溥仪写出了《我的前半生》那本书,我才知道,当年日本关东军为了成立伪满洲国,早就想要把溥仪弄到东北去当儿皇上。1931年日本人关东军特务和驻屯军组织汉奸便衣队在天津闹事儿,有三个阴谋,第一,是为了牵制张学良的东北军,叫他们在关内过不上安生日子,就没有心思再筹划进军东北老家;第二,“沈阳事件”闹出来之后,虽然西方列强睁一眼闭一眼,可是在国际上把日本人弄得很臭,那时候的联合国叫“国际联盟”作出了个决议,要求日本人在当年的12月之前把军队退回到“沈阳事件”之前位置,日本人耍赖,不想退,就弄出个“天津事变”来,这样一来,就有了耍赖的理由,同时也转移了国际上的注意力;第三,东北军早就留意了关东军要打前清皇上的的主意,所以一直紧紧盯着溥仪的一举一动,让溥仪外逃的计划迟迟不能进行。负责这事儿的关东军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诡计多端,计划着在便衣队把天津卫折腾个昏天黑地之时,趁乱将溥仪从###里偷运出天津,然后再到东北去当什么满洲国皇帝。那天晚上刘宝勋跑到我们衡雅斋折腾的功夫,正是溥仪溜进海河边的日本一条叫《比治山丸》的汽船上的时刻,并且由许多日本军人保护着闯出东北军的重重关卡,逃到海上。后又换上日本海轮《淡路丸》号,一溜烟地跑到营口日本“满铁”的码头登了岸。如果不是“天津事变”,溥仪溜不出天津去,也就当不成什么满洲国皇帝了。

见士兵们把刘宝勋押上了汽车,郭大器跟掌柜的叮嘱了几句平安话儿,就朝门外走去。刚要出门,他又回过头来:“听说怀玉参加了救护队,您要是能见到她,务必叫她多留神,注意安全。”

我脱口说道:“怀玉就在后边呢。”

郭大器走过去,轻轻招呼:“怀玉,怀玉……”

怀玉似是从梦里醒过来一样,这才动弹了身子,转脸看见了郭大器,万分委屈地扑到郭大器怀里大哭起来,一边哭还一边叫:“大器,你要跟奶奶报仇啊!一定给奶奶报仇呀!”

一传出中日双方正式谈判的消息之后,街面上就开始平静下来。跑到英、法、意租界的老百姓也都连续返回了自己的家。躲回家去的伙计们也先后回到衡雅斋。掌柜的连口气儿也没得喘,请来专门操持红白事儿的茶房师傅开始筹办老太太的丧事儿,同时把存放在棺材铺里的楠木棺材拉回家,将老太太的遗体安放进棺材里边,停放在了客厅正中。办理妥当后,掌柜的又亲自赶到大哥赵如璋家去报老太太丧信儿。

见街面上已经有人行走,我也才敢从衡雅斋的门走出去,打扫门前乱七八糟的脏东西,清洗街面上的血迹。这一上了街才发现,衡雅斋左右和对面的店铺几乎都被砸了玻璃,还有的被扯下了窗户,踹开了门板儿,最惨的是铺面里的货物被抢得精光。相比之下,衡雅斋还真算是毫发无损。

这功夫,陆雄飞摇摇晃晃地走了来,他打量着街面上那些被砸被抢的店铺,问我:“德宝,知道为什么吗?前后左右都遭了难,就唯独咱们衡雅斋连根毫毛都没动呢?”

我说:“掌柜的好人有好报呗,再说了,咱们衡雅斋里供着那么些观音菩萨,他老人家保佑呀。”

陆雄飞撇嘴道:“菩萨保佑?那老太太怎么遭了殃呀?告诉你,小野特别发出了命令,便衣队的人一律不准动衡雅斋。”

我摇头:“小野?他能有这份好心?”

陆雄飞得意地说:“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