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部分 (第1/4页)

冲在最前面的十多艘羊皮筏子很久就被这从天而降的箭雨洗礼了一遍,本来在刚才的波浪摇晃中就有不少人落水的这些羊皮筏子上,已经找不到活人的踪影,一具具尸体七横八竖,躺在并不宽敞的羊皮筏子上,而更有不少尸体直接落入水中,浅滩附近的河水都被染红。没有了人的掌控,这些羊皮筏子随着河水不断摇晃,载浮载沉,很快就向下游而去。而后面的羊皮筏子已经飞速的冲上来,有了前面的教训,蒙古弓弩手纷纷对准鹿角,而前面惊魂甫定的盾牌手也是振作精神掩护。

“撤!”鹿角后面负责指挥的几名指挥使同时下达命令,而明军弓弩手来不及第二轮施放,飞快的向后面壕沟跑去。这鹿角最多算得上是一层栅栏,阻挡一下视线还可以,但是想要阻挡箭矢可就没有这么容易了,所以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明军才不会和蒙古人在滩头对射。

不等蒙古人冲上滩头,炮弹和炸药包已经唿啸着砸了下来,如果蒙古人继续向前进入壕沟的话,就要和明军缠斗,考虑到火炮和飞雷炮的精度都不是太好,必然就不会允许开火,所以明军炮手很清楚,再这样下去自己就没有机会了,所以这一顿炮击甚是急促而勐烈。后面陆续冲上滩头的羊皮筏子,直接在轰鸣的炮声中被撕成碎片,断臂残肢不断地飞上半空,鲜血也在一瞬间将曾经银白细软的沙滩染红,再加上那些破碎的尸体,看上去犹如修罗地狱。

叶应武轻轻摇了摇头,一将功成万骨枯,身为大明皇帝,他对于这一场杀戮并没有太多的怜悯之心,毕竟死的都是蒙古人,都是自己的敌人,如果不杀了他们的话倒霉的就是大明。只是眼前这场景让叶应武想到了自己这些年浴血拼杀的场景。

这一战如果胜了,恐怕就是自己平生最后一战了。

截止到现在,打的还是有些不够痛快啊!目光落向对岸,叶应武甚至隐隐约约感觉忽必烈也正在某一个角落向这边看来。叶应武不由得轻轻皱眉,难道你就只有这些本事么?

还是说,你另有图谋?

“陛下,蒙古鞑子的第三批船出动了。”小阳子有些着急的说道,久跟在叶应武身边,他的性子也稳重了不少,这世间还真的少有让他着急之事。

叶应武顺着小阳子手指的方向看去,瞳孔微微一缩。

来得好!

……

大同府。

大同府是女真金王朝的西京,也是从蒙古草原南下过了长城的第一重镇,从大同府向东过蔚州便是居庸关和幽燕,向南过马邑便是雁门关和太原府,而向西过岢岚水和大河就是河套以南、关中以北,而向北更是不用说,所以此处是四通八达之地,称之为“通衢要道”也不为过,否则女真人也不会偏偏选了这里作为西京。

且不说大同本身如何,单单是从大同周围有如马邑、雁门关、居庸关这些赫赫有名的重镇以及千百年来围绕着这些关隘爆发的一场场大战、诞生的一个个名将,就能知道大同府的地理位置有多么重要。大同就是整个山西北侧、幽燕和关中侧翼防御的核心所在,也是从山西进出草原最重要的一条通道。

因为大同府所在位置的重要,再加上后来蒙古人的崛起给女真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女真人在原本辽国基础上修筑的大同府城更加高大巍峨,使其不但依旧还保留原本沟通四方、汇聚商贾的地方,更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军事重镇,无论是想要在这里向哪个方向前进,都必须先拿下来这大同府。正是因为大同府扼守进出草原的通道,所以就算是忽必烈倾尽主力南下,还是留下了重兵把守大同府。

一旦大同府丢失,蒙古人这一条北还的道路也就被彻底切断了。

只不过所谓的重兵终归只是相对的,忽必烈在此处留下了两三万兵马,对于一支人数不会超过四五千的明军偏师来说,绝对是一块崩了门牙都啃不下来的硬骨头,但是对于一支大明主力战军来说,可就没有这么困难了。

尤其是这主力战军还是天武军这等在北伐的过程中几乎是顺风顺水一路掩杀过来的那种。

站在大同府的城墙上,奉命留守大同府的孛儿只斤爱牙赤看着前方旷野中越来越多的明军步骑,脸色已经煞白。他是忽必烈的第六子,也是这一次陪同忽必烈出征的大小子嗣当中最小的一个,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忽必烈不想让他去前线冒险,所以专门将他留在了大同府,主要任务就是负责给大军转运粮草,以及确保大同府的安稳。

忽必烈平日里教子颇严,大汗诸子基本上都是早早的成家立业、建立功勋,所以掌管区区一座城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