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部分 (第1/4页)

有了土地,有了财富,有了值得保卫的东西,任何人都会在太平军这个集体中战斗下去。

太平军的大义是反清,但为何反清,并没有多少人能说得清,这个时代的人没有民族国家观念,周士相能灌输给他们的就是最原始,最野蛮的理念——满清占了我们的土地,抢了我们的金银,玩弄我们的女人,还要把我们当牛羊一样奴役,所以我们要反抗,夺回属于我们的一切,我们绝不为奴!

这番话在后世听起来近乎可笑,可是却是最有效的口号。

“为了大明,为了太平军,为了你们的妻儿老小,你们必须战斗!”

周士相颁布了太平军歌,不是新创,而是将元末红巾军的军歌拿了过来,一字不改的命全军习唱。

“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

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

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

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

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每天,各处太平军的军营中,都会听到一队队的士兵操着大刀、长矛、火铳一步步向前,一步步大声歌唱着。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七章 碉堡和岗楼

和民政相比,军政无疑占去了周士相大半精力,为了强化各镇战斗力,他在各镇之间来回视察,卫尉以上军官几乎都接见了一遍,兵备讲习所也去了几趟,甚至在第一镇亲自为士卒示范前世所学步兵剌杀术。

因条件有限,周士相无法为火铳兵配备剌刀,因此火铳兵都是另佩腰刀,腰刀数量不够的便配匕首和短剑,以免在雾雨天气作战时,火铳变成如神湾之战时的烧火棍。

剌杀战术的教练主要集中在长矛手这一块,长矛统一制式三米五,以白蜡杆制成。作战时,若双人组刺杀则一人刺腿一人刺头;三人组刺杀一人刺头、一人刺腿、一人格挡。训练和作战时都以简单灵活为前提。

为最大程度发挥火器优势,各镇所辖三旅中的丙旅为全火器作战部队,甲旅和乙旅以刀盾手和长矛手为主。火铳旅列队作战时,要分置两翼形成交叉火力。战况激烈,火铳射速无法压制当面敌军时,火铳手则弃火枪拔刀作战。

如集团作战,则骑兵旅承担侧翼掩护,炮营置于大阵后方,视其必要前突作战。步炮协同这个战术周士相还没法在军中推广,主要是炮营这一块火炮属于落后的前装炮,炮子多是实心弹,而能发射散弹的大杆子铳和虎蹲炮数量有限,威力和射程也有限,根本不可能搞什么步炮协同。真要这样做了,被自家炮火轰死的肯定要比清军多。

在香山第四镇视察时。周士相向广州传回一道命令,要宋襄公组织铁匠打造铁锹,哪怕因此耽搁生产农具。也务必在一个月内打造5000把铁锹出来。其实周士相想要的是工兵铲,可是现下技术达不到,生产规模也达不到,只能将就用这个时代农民常用的长柄铁锹。

在香山时,周士相又要人建了一座“碉堡”,此堡以砖石混和煮成糊状的糯米制作而成。高三米,堡内可屯一伍兵。自上而下分别开了十二个孔洞,每个孔洞都可以摆放火铳进行射击,也可射箭。堡顶还建有遮挡木板,当中置有一口铁锅,如此既可熬金汁烫杀靠近碉堡的敌兵,也可在上面点“狼烟”向后方通传军情。

香山县找来的几十个泥瓦匠干了三天才把一座碉堡按周士相的意思建造完毕。周士相对他们的速度很不满意。将修建过程程序化。每道程序都精简固定后,要泥瓦匠们再造,结果这一次只花了两天,可周士相还是不满意,最终,泥瓦匠们共了半天时间将周大帅所需的碉堡给建了起来。

碉堡样式简单,内中生活设施几乎没有,除了能杀人外。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用处。里面空间狭小,短期呆上几天还行。时间一长人根本受不了。周士相自己进去呆了呆,就觉气闷。这气闷不是因为呼吸困难,而是那种隐性的受憋。

给了这帮泥瓦匠赏赐后,周士相又让他们在碉堡的基础上再建“岗楼”。这岗楼实际就是扩大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