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部分 (第1/4页)

大学士郭之奇现在身体也养的差不多了,周士相将他从广西带了过来。知道周士相回广东是想拥立唐王监国,郭大学士没有反对,也没有支持,而是沉默。

桂永智他们猜测郭大学士的真实想法,都道此人是永历信重的阁部重臣,对于唐王监国他不支持,说明他心中是向着永历的,要是将他带到文村,说不得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周士相的看法却相反,郭之奇是沉默,但这世上,沉默往往也是一种态度。

郭之奇如果真的反对唐王监国,他大可直接喊出声来,做出一幅永历忠臣的模样给周士相看,可他偏偏没有这样,这就说明他心中其实是赞同唐王监国的,毕竟永历弃国实在影响恶劣,国内若是不能重立新君,大伙头上奉的便是一个胆小鬼,弃国而逃的皇帝,下面将士哪个心里舒服,哪个又肯甘心替这样的皇帝卖命。试问,皇帝自己都跑了,还指望下面的军民为他继续战斗下去,有这可能么?

所以,郭之奇的沉默恰恰说明他是支持拥立唐王监国的,只不过因为他的身份尴尬导致他实在是开不了口表明支持的态度而矣。这一点倒和钦州的连城壁和张孝起差不多。

不过比起连城壁来,郭之奇倒是开明的多,他没有拒绝周士相的邀请和他一同去了文村。路上,周士相几次问起安南那道册封他为齐王的旨意究竟怎么回事,郭之奇却摇头说不知,他只知道永历只册封了周士相为粤国公,并将大长公主下嫁周士相为妻。

周士相问郭之奇,永历有无可能是在弃国出逃前下的这道旨意,郭之奇犹豫一会,没有说话,因为他也不知道究竟有没有这个可能。郭之奇不知道也好,这件事连阁部大臣都不知道真假,那便更加有操作可能性。

周士相迫切想要得到那个齐王的册封,而封亲王这种事,只是监国的唐王是封不得的,所以如果没有那道永历封齐王旨意的背书,便是拥立了唐王监国,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周士相能够得到的爵位恐怕就是那个粤国公,而不是齐王。而单以粤国公的身份来主持唐王政权和北伐事项,指挥各地明军力量,显然这个身份不够,远远不够。因此假的也必须弄成真的。

到台山时,第六镇的镇将苏纳和骑兵镇的镇将邵成国也赶了过来,这样广东方面的几个大将只潮州的第七镇胡启立和连州的第十五镇镇将齐豪没有赶到,其余几员大将都赶来参与唐王监国事。广西那边虽取得大捷,但于世忠要忙于重新部署桂黔防线,一时半会也不可能来广东。倒是王。辅臣和瞎子李在大战结束之后不待军帅府命令就快马往广东赶了。他二人倒不是要来参加什么拥立唐王事,而是想着赶紧回来,要不然他们害怕自己就会被编入广西野战军团,从而不能参加北伐南都之役。

广西这边,明眼人都知道不可能再发生什么大规模战斗,随着罗托和线国安的全军覆没,云贵清军短期内想要再组织起大规模攻势,没个三五月时间根本办不到。而这三五月时间,北伐军早就打到南都去了。

苏纳这个满州出身的镇将前来劝进唐王,加上其他几个满蒙将校,使得劝进唐王监国更是出彩。周士相让他们过来,也是想让唐王看看,你瞧,连满州和蒙古鞑子都来劝你当监国了,这可是天下归心,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当呢。

周士相轻车简从赶到文村后,便立即带领众官隆重再请唐王监国,当唐王拿到第二封劝监国章后,在周士相的名字后面看到了大学士郭之奇,当时他心中还是颇为惊讶的。

这日,因午前突下一场大雨,雨后放晴,天际陡现一条彩虹。王府外的台山知县王明远见了,当场就喜极而呼“天降祥瑞”,于是在一片“天降祥瑞,唐王顺天应人”的呼声中,周士相与百官文武一起跪请唐王监国。

唐王是首次看到传闻中的“贼秀才”,周士相也是第一次见到唐藩本人,二人目光对视,均是猜测对方的真实用意。

“天下大事不可无主,殿下岂可弃天下而全虚名!”偏沅巡抚袁廓宇振臂疾呼,大帅亲来,他可得卖力表现。

“臣等恭请殿下监国!”周士相领文武再拜。

“孤德孤,无以监天下。况天子尚在,何来监国之事,尔等休再提。”唐王如上次一样再次拒绝,并没有因为周士相亲自到来就答应此事。

荆国公王光兴忙道:“天子弃国,天下军民失其主,殿下若不监国,难道忍受军民就此离散,忍心大明江山社稷就此毁于一旦吗!”

“殿下乃绍宗嫡弟,不欲为绍宗报仇乎?”广西左布政张自昌道。

“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