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部分 (第1/4页)

的明军。见清军后撤,王。辅臣哪里肯放过这难得机会,忙打马率部冲上。

两方若都是步兵对战,哪怕一方战斗力低于另一方,但只要指挥的将领有足够勇气,军纪也够森严,士兵们能够被约束住,那么总能和敌军相持一阵,最后实在约束不住士兵才告溃败。而在溃败中被敌兵追击斩杀的伤亡,才是一场战斗最大的伤亡。骑兵对决却是不同,不仅要看马上本事,更要看队列配合,一旦被敌兵冲散,那就很难再合在一块。而被打散的骑兵,就是再悍勇,也只是各自为战,注定会被集团冲杀的敌人宰杀怠尽。

满蒙兵们在后撤时被王。辅臣带人截住上百人,一番砍杀,泥泥的地上就多了上百具尸体出来。王。辅臣得意洋洋,欲要再追,扩大战果,可耳畔却传来号角声,他勒马立定,远远观望,发现大队清军骑兵正往此时疾奔而来。在他们的后面,还跟着一眼望不到头的步兵。

“是鞑子大队,撤!”

王。辅臣见清军主力杀到,二话不说打马掉头就跑。他勇敢胆大是不假,但可没胆大到领着几百人去冲击上万步骑的清军大队。真那样做了,不是勇敢,而是愚蠢。

“报,新一镇遭到清军攻击!”

“报,第五镇遭到清军攻击!”

“报,第一镇遭到清军攻击!”

“。。。。。”

不到半个时辰,一处处急报就到了周士相案首,他带人上了天中塔,拿过千里镜向正北方向第一镇的防线看去,发现数以千计的清军步兵正如潮水般的冲击第一镇的防线。

“大战开始了,传令各镇,总旗死了百户上,百户死了千户上,千户死了指挥上,全死了,我上!”(未完待续。)

第八百五十六章 戴家庄

腊月二十二日,五万余满蒙骑兵、七千汉军、三万余绿营兵在领侍卫议政内大臣鳌拜的指挥下从三个方向向太平军发起猛攻。

左翼,以多罗贝勒常阿岱为首,麾下有满州正红旗四个牛录、镶红旗三个牛录,正黄旗一个牛录,计满兵2380人;科尔沁左翼后旗多罗郡王额森部2000内蒙兵,汉军佟国维部2000余,宣府总兵刚阿泰部绿营兵3000余、河南总兵孟熊弼部4000余,计步骑一万五千有余,内中汉军有炮48门。

常阿岱是礼亲王代善之孙、父亲是贝勒满达海,按制,他本应承袭礼亲王的爵位,其在顺治九年也的确袭封巽亲王。不过去年底,却因其父满达海之罪被顺治下旨降为贝勒,礼亲王世袭爵位由代善之孙康郡王杰书承袭。

佟国维是一等公佟国赖次子,其兄就是在卞家河口战死的佟国纲。阿刚泰则是在广东殉国的总督李率泰三弟,其父亲便是李永芳。孟熊弼是原在天聪年间降金的明朝副将、后出任清朝三边总督的孟乔芳之子。

常阿岱军按部署从西北方向向高旻寺发起进攻,却在只有百余户房子的小村庄戴家庄被太平军第五镇牢牢挡住,双方两万余人就在这巴掌大的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

刚阿泰和孟熊弼督率绿营猛攻第五镇防线,在后方汉军火炮的支援下,第五镇在戴家庄部署的第一道防线失守。成功攻破太平军的第一道防线后,常阿岱大喜,立即命令汉军佟国维部跟上,以求趁胜再破太平军的第二道防线。岂料两千余太平军却在第一和第二道防线间的空地和清军死战不退,他们以小队为战,展开熟悉擅长的“鸳鸯阵”形,在长短兵器的配合下,将突入的清军不断迫回。

见刚阿泰他们有可能被赶出来,常阿岱立即下令额森部骑兵冲进,一鼓作势击溃这支死战的太平军。发现清军骑兵动了后,一直持刀在“戚”字大旗下不动的于世忠拔出了刀,瞬间,第五镇携带的30多门火炮向着冲驰过来的清军骑兵疾轰而去。炮弹的呼啸声中,不时有蒙古兵连人带马向后飞去。

“呜呜”的号角吹响,第五镇乙旅两千多将士在号声中从防线中冲出,用最短的时间组成了阵列,却不是他们擅使的“鸳鸯阵”,而是步军操典要求的方阵战术。“鸳鸯阵”适合小队作战,无法应对骑兵的集团冲锋,集中火器的方阵战术无疑能够承担这一任务。前方的甲旅为后方列阵的乙旅争取着时间。

乙旅列阵完毕后,远远看去,阵中长短兵器参差不齐,但队形却十分整齐,带来的威慑力让正和甲旅厮杀的清军感到惊诧。

“前进!”

乙旅旅校,同时也是第五镇副将李匡明拔刀向前,很快他的命令就被一声声指导士兵前进的唢呐声代替。两千多太平军如同一人般,整齐缓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