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部分 (第1/4页)

达尔汉是咬牙叫左右将那飞牙喇人拖下的,次日便接到了北京来的圣旨。

对于“抓生口”,达尔汉显然不陌生,他年轻时经常受命出动去抓生蛮子,可现在放眼盛京、宁古塔周边,哪还有什么生女真?几十年下来,能抓的都抓了,剩下的都往极北之地跑了。那里不仅地形不熟,气侯寒冷,更要命的是罗刹人在那活动的厉害,倘冒然去抓生口,和罗刹人打起来怎么办?

百般思虑之后,达尔汉上书朝廷,认为于其冒着和罗刹人交战的风险,浪费气力去抓不知有多少的生蛮子,还不如威逼近在咫尺的朝鲜国出兵入关作战。当年太宗皇帝在时,朝鲜不是出兵帮助大清对付明军的么。

给朝廷上完折子后,因为旨意催促得厉害,达尔哈也只能将“抓生口”的命令一道道传下去,他再三对下面的将佐强调,万不能和罗刹人发生冲突。

。。。。。。。。

多齐纳驻防所在布特哈便是此次抓捕生蛮子的重点区域,半月前他就率部北进,一路搜掠抓捕,已陆续往布哈特和宁古塔解去了丁口400多,只是这个数字却和宁古塔摊给他的指标相距太远,所以他不得不冒险向北挺进。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北上这一路,并没有发现罗刹人,在茫茫林中搜了三天后,终是发现了一个达尔斡人。

“抓生口”的过程是极其血腥的,只有先征服了对方,对方才能为你卖命,好言好语或重金利诱得来的忠诚极其有限。

为了让这个飞牙喇人安生带路,以免打草惊蛇,多齐纳一路迷惑克依克,骗得对方将他带到了寒子里。结果在那个飞牙喇族长拒绝征调令后,满州兵们立时露出了狞牙。

当族长抱着脖子倒在自己面前时,克依克无比悔恨,他大叫着冲上前去和清兵搏斗,结果却被一路对他和颜悦色的佐领大人砍倒在地。

一番杀戮之后,多齐纳和手下的满州兵志得意满的押着300多抓来的生口离开了寨子。

300多达斡尔人就被清军驱赶着麻木的往前走着,他们不知道这些清军要将他们送到哪里去。走在最前头的是四十多个青壮,后面跟着的是老弱妇孺。

队伍的两侧,清兵们拿着刀和鞭子不住的鞭斥他们加快脚步。

“阿嬷,他们不是跟阿爸一起来的叔叔么,为什么要赶我们走,阿爸在哪里?”

克依克的妻子听到儿子的话,忍不住红了眼睛,她不敢告诉阿古,他的父亲首级正挂在一个清军的马背上。(未完待续。。)

第九百四十七章 朝鲜 和约 白旗家眷

北京。

顺治接到达尔汉的折子后,对朝鲜感到陌生,便召来索尼和苏克萨哈,询问他们有关朝鲜的事项及达尔汉折子所说是否可行。

索尼奏称,太祖皇帝当年对朝鲜十分重视,认为不可搁置朝鲜先攻辽东。天聪元年,太宗皇帝命贝勒阿敏等人率军进入朝鲜,满州兵锋所至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明朝大将毛文龙逃窜皮岛,朝鲜国王携王室、大臣逃往江华岛。满州大军一路南进,直指汉城,朝鲜迫于压力便和满州约为“兄弟之国”。

崇德元年,因朝鲜和明朝仍暗自勾结,支援皮岛明军钱粮,太宗皇帝又亲率数万大军出征朝鲜,长驱直入,不到一个月时间即已兵临汉城。朝鲜国王匆忙逃入汉城左近的南汉山城。清军围而不攻,立栅困之,又击溃全罗、忠清等朝鲜援军。多尔衮率领一支满蒙联军参战,入长山口,克昌州,又进攻江华岛,克之,获朝鲜王妃及其二子。江华失陷,朝鲜遂正式降清称臣。此后,朝鲜舟师便一直协助清军进攻皮岛的明军。大清尽夺关外后,朝鲜舟师方才不助战。

“不过奴才认为太宗皇帝当年用朝鲜兵,非必用于战阵,盖欲助为声势,使闻于中国也。相对我大清及中国兵,朝鲜兵实太弱也。”

索尼对朝鲜兵有些看不上,他是亲过贝勒阿敏征朝和太宗皇帝征朝这两场大战的,知道朝鲜军队很是不堪,故而对达尔汉所奏不以为然,认为根本不需要那些弱小的朝鲜兵助战,让他们过来还不如多勒索朝鲜一些钱粮实惠。

苏克萨哈却持相反意见,他道:“朝鲜国炮手精锐,椴岛之役,赖此成功。达尔汉所奏,奴才以为可。顺治十年时,朝廷曾让朝鲜出鸟枪兵一百名协助沙尔虎达攻打罗刹人,据沙尔虎达称,朝鲜国鸟枪兵也堪用。前番南方诸场战事,太平军所依仗便是火器犀利,今若大举征调朝鲜鸟枪兵入关助战,定能消抵太平军火器之利。”

苏克萨哈这么一说,顺治顿时想起了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