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 (第1/4页)

张四娘这孩子,他对她的印象不是很好。脾气犟,固执得很。从前她只是一个盲眼的小姑娘,畏畏缩缩的躲在宋氏的身后。时常会让人忽略掉她的存在。可自打落了水之后,脾气就见涨。啥事上都想掐尖。上次不就是为了宋氏把老三给打了嘛。

即使她以报恩为目的,帮他们大房赚了银子,可他从心里也不怎么见待她。

这孩子个性太强,不服管。不听话。亏着不是他闺女,否则一旦惹了他,可就真要动手收拾她了。

他张了张口,想让何氏别去辣白菜作坊了。可一想到二娘闯的祸还得需要银子,他又闭上了嘴。他盘算着,等私塾盖起来,他就让何氏待在家里头吧。钱是少了些,省着点花呗。家里二房一家暂时搬走了,老三的媳妇跑了,外面还吊着一个寡妇。自家的妹妹嫁了,这家里头的事,能干上活的,也就得指望何氏了。

到了回门这一天,张家一家人都起得早,简单的吃了个早饭,何氏就带元娘、二娘又是一番洒扫和布置。

张老爷子把成亲那天穿的新衣服又穿上了,监工似地看着何氏带着孩子干活儿。

闺女回门是大事,地里的活计等新姑爷走了后,他再去干会儿。

正准备着,大魁一家子也过来帮忙。回门这天也要摆酒席的,何氏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吴氏就早早地过来帮忙。几个孩子也没闲着,劈柴禾,洗菜,收拾鸡鸭。

当太阳爬上东山岭,照过一竿高的时候,张玉凤和刘成回来了。

梁子和大郎在门口噼里啪啦地放了两挂鞭炮,一众人等忙迎了出来。

刘成和张玉凤坐的宋家的驴车,大山赶着车,停在了院门口。驴车后面,王二和两个热心的村民挑着扁担,扁担上都披红挂彩的。

张义光瞧着扁担上挑着硕大的猪头,鸡鸭鱼肉,尺头铜盆,觉得挺满意。没想到这罗锅子还能拿出回门的东西,且都挺像样。

看来,刘罗锅子的日子也没有想像中过得那么难。

他摸了摸下巴,笑了笑,过去亲热地喊了声:“妹夫来了。快进屋去!”

话音刚落,便被张义忠一把扯到身后,瞪他,“还没给爹嗑头呢。”

说话的功夫,张玉凤和刘成下了车,唤了一声爹,两人双双跪在张老爷子面前,嗑了三个响头。才被何氏与张义忠各自扶了起来。

张老爷子湿了眼睛,“好,好,进屋后,再去给你娘嗑个头。她盼这一天,也盼了好久了。”

张玉凤便与刘成,随着老爷子进了上房,对着张老太太的牌位嗑了头。

两人站起来后,张老爷子又给这两口子一人一个荷包。荷包里各放了一两银子。

张义光踮着脚瞧了眼荷包,撇了下嘴,当初他娶媳妇的时候,老爷子啥也没给。不过,那时家里确实是穷了些,不比眼下。

不过……张义光想到了刘寡妇,等到他娶她进门的时候,可得问老爷子把这银子给补上。而且还得多给才行。谁让他是儿子呢。

刘成给张老爷子和各房的回礼是他采的山参。

山参极不好采,自从知道要娶张玉凤时,他就留了心。上山采药的时候,遇到了,就小心留下收好。这山参若是拿到镇上的医馆去卖,也能卖个一两或二两银子。

只是这附近的山岭上,山参并不多见。这段日子也就采了这么三根,再加上从前采的,一共凑了五根。给张老爷子的那根自然是最好的。

张老爷子、大魁、张义忠、张义光留下来陪刘成说话。

几个女眷和张玉凤去了东屋里坐。西山村帮忙的乡邻各自得了一斤猪肉,就回去了。

元娘与二娘简单地与她说了几句话,便被何氏打发到灶间干活。

何氏拉着张玉凤的手,问刘成待她如何?日子过得可还顺子?

张玉凤见吴氏与何氏都笑得贼兮兮的,自然明白她们的意思。依旧绷着脸淡淡道,一切都很好。

何氏的笑脸凝住了片刻,她知道张玉凤的脾气,瞧她的脸色就知道她心里的那道坎儿还没过去。

吴氏就道,刘家没有公婆在,没有人给你立规矩。你好好与刘成过日子,生活上有啥难处就回家说一声,大家都能帮扶一把。

张玉凤点头。

在刘家,张玉凤这两天还真没啥活计要做。一来,刘成只行医不种地。家里一份田产都没有。二来,刘家院子极小,鸡鸭等生禽一样没养。院子里幽静得很,刘成的作息时间极规律。除了看诊,就是看书,摆弄草药。他从来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