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 (第1/4页)

到庄周手中,留在承天宫中的太监,有不少是前朝所留,其中的一部分还心向周人,现在汉军实力大盛,也开始和这些前朝的遗老遗少接上了线,军情部的的耳目,开始遍布天下。

魏节身为先锋,也很是神勇,在之前数破苏箬人的游骑后,和苏箬人的先锋也是打的有声有色,在几次小规模的交锋中很是占了些便宜,现在在汉军中提起来也有些名声了。

但汉军成立时间太短,也没有什么名将之类的,毕竟名将是需要战功的,没有战功,纸上谈兵再好都可能是赵扩,自然不能称为名将。

说来庄周立汉国,不过两大依仗,一是烟霞丹鼎中的欧盟粮食战略储备,有了这个庄周就能无限量的招兵买马,另一个就是天时,苏箬人花了二十年时间,才将各地的反抗势力基本镇压下去,其余的大部分驱逐到了梁国边境,只要再过一两年时间,就能腾出手来南下,庄周就在这个时候依靠这批人起家,迅速的发展壮大。

关内没有多少草场,本来就不适合放牧大量的马匹,苏箬人虽然大肆圈地,把不少农田改为牧场,但能供养的马匹也是不多,因此二十多万主力也很是分散,等到收到汉国成立的消息,又有些轻视,谁会想到庄周能够随身携带大批粮食,两者根本就是不公平竞争,骅国还在把各地的兵力慢慢收拢,就迎来了汉国的大军北伐的消息,北伐大军竟然达到了三百万的惊人数量,苏箬人这才开始举国动员,真是手忙脚乱。

等到军队会齐,一路南下,河水以南已经悉数为汉国占领,要南下就必须先渡河,苏箬人已经失去了地利优势,几十万大军,还有几乎同等数量的马匹,要渡过河,就必须筹集大批的船只,而苏箬人天生不善水,手下的仆从军,除了几只名声差到极点的,也是军心不稳,有些摇摆,用来防守还行,做为主力只怕是不可靠了。

所以,真正能用的,只有二十六万苏箬铁骑,都是苏箬本族人组成,而且大多上过战场杀过人,是最可靠的,此外还有十万左右的死忠仆从军,这就是用来和北伐大军决战的全部家底。

骑兵对步兵,历来是有极大优势的。

但并不是说步兵就打不过骑兵,在阵地战中,骑兵远不如步兵来得好用,骑兵真正的优势,是骑兵比步兵多了一匹马,四条腿跑起来,当然比两条腿快多了,一天三百,三天就能跑一千里地,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军,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步兵要是跑上一千里,基本就废了,所以骑兵对步兵,总能找到机会在最适合的时候投入战场。

蒙古骑兵战力最颠峰的时代,两万人就能够横扫整个欧洲,靠的就是这个,一人双马,就食于敌,虽然两万人对整个欧洲来说,不过一点点,但当时的欧罗巴都是些巴掌大的小国家,能凑出几千骑士就不得了,碰上可怕的蒙古骑兵,还不是摧枯拉朽,一下子就全军覆没。

对于充分发挥机动力的骑兵,根本就是无敌的,所以也有人说能对付骑兵的只能是骑兵,其实这也是扯淡,草原上那么多马贼,还不是照样逍遥的很,那些游牧的部族也没能把人怎么样。

大草原就是一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地方,马贼能够在草原上活得很好,说明他们的战斗方式要比普通的游牧部族更先进,马贼的战斗方式是什么,其实就是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看到便宜就咬一口,典型的狼群战术,蒙古骑兵无敌天下,就是因为他用的就是马贼的战斗方式,他的对手里面就有金国骑兵和欧洲的重甲骑兵,但是这两个对手骑兵用的不到家,碰到了蒙古人,一样是惨败。

事实上,蒙古骑兵纵横天下,也只在两个地方吃了败仗,一个是埃及,因为当地的天气相当的恶劣,一个是日本,还是因为当时的天气相当恶劣。

但骑兵的战力比起步兵来说,并不见得就如何的强大,每年秋天,北方的游牧民族习惯南下打草谷,但过了一段时间,必然要退回去,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劫掠的子女金帛太多,严重的降低了骑兵的机动性,继续劫掠下去风险变大。

骑兵就是机动力超强,攻击力强,防御力弱的一个兵种,当然重骑兵例外,是属于攻击力和防御力都超强,但机动力还不如步兵的一个兵种。

在正面的对战中,骑兵对步兵的优势并不明显,在汉朝时,数次大规模的远征,匈奴兵的战力明显不及汉兵,在决战中输的一塌糊涂,此后历代,这个比例渐渐的倒了过来,但考虑双方的人口比,也就不算什么了,之所以拿这些游牧民族没办法,还是这些人太精通打不过就跑这个战术了。

以骑兵的速度,别说是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