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 (第1/4页)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好诗啊!”

“这首从军行我听说过,还当是一位古代的名家之作,万万没想到,竟然是今人的大作。”

悬笔忍不住感叹道。

说着,他往前细细的看了看落款,口中喃喃的说道,

“这张灿,是不是前段时间以推理小说在岛国三连冠,在国内还赢了魏祥的那个?”

钱远直觉性的反驳道,“不会吧,那可是个侦探小说家,这书法,这诗……”

听了他们的讨论,这老宋自然就要解惑了,

“吴老师说的不错,这正是那个张灿所写,要知道他的书法,当时拍卖的价钱,可是上亿啊!”

“上亿?不可能,这说句不好听的,这写字的人还在世,怎么可能会有这么高的价格?”钱远摇摇头。

“怎么不可能!”

吴胜华和“疯子”林峰免同时开口道。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之后,吴胜华开口道,

“你且说这诗,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个诗人显然在历史上也有很深的研究,这就是以一个古人的身份写出所见所感。”

“不错。”应和的人是老宋,他点点头说,“山河老师也是这么说的,这个张灿确实对历史很有研究,前段时间他所讲的历史节目,《百家讲坛》,以一个全新的角度说三国,山河老师很是赞叹。”

老宋之所以了解张灿,无疑是因为山河老师对他颇为推崇。他才能耳濡目染。

不等他人回答两句,吴胜华又说道,“我最喜欢的更是最后两句,这两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这个诗人显然对此也非常有研究。最为可怕的是,他一个今人写出来的诗,竟还远胜当时的古人!”

钱远咋舌,“这么厉害的?”

“还不止!”林峰免瞪了他一眼,又继续说道,

“你看着字,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这书法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而法度具备。显然已经自成一派,前段时间我偶然听书法协会说,他们都对此人推崇备至,不过此人一字千金,我也是今日才看到。”

吴胜华喜欢字画,但是对字的研究,却比不上林峰免。

林峰免虽然是个武侠疯子,但是却对书法很有研究,这不得不说有些搞笑了。毕竟修身养性的书法,却没能治好这位的疯病。

“好了好了,咱们这字画就先别夸了吧,只是这怎么拿过来了,这山河老师不是视若珍宝的吗?”笔名文无第一的文峰奇怪的问。

“你这回去了几天不知道,山河老师说要把这字画,给近段时间写的最好的。”钱远给他解释道。

“那……”文峰还是有些奇怪。

“行了行了。”吴胜华赶紧打断了这俩人,问老宋道,“老宋啊,那你怎么给拿过来了,不会是要给我吧?”

若是这样那真的是太好了,吴胜华虽然心知可能性不大,却还抱有一丝丝的幻想。

“这倒不是,”老宋无情的打破了他的幻想,顺便解释起了他今天来的目的。

“山河老师根本联系不上呓言老师,但是之前协会的通知,不是由文峰老师负责的吗?山河老师的意思是,希望文老师帮忙寄给呓言老师。”

“这个没问题,联系不上呓言老师,但是他有一个临时的经纪人,一般从他那里还是可以联系到的。”文峰点头说道。

“天哪,这么寄了,不会被人半路上偷了吧?”吴胜华惊呼一声。

“除了你,估计也没人偷了。”

钱远打趣的说,“咱们协会寄的贵重物品也不少,也没见丢过。”

“切。”

吴胜华心知这字是和自己无缘了,也不再言语了。

旁边一脸如丧考妣的还有林峰免。

不过这山河老人都说了,这字一字千金……也不止千金了,刚拍卖的时候就上亿了。等哪天万一写这书法的……就这么去了,那钱也不是他出的起的。

于是,这副字,就从文无第一的手里,寄到了一脸莫名其妙的张灿那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