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岭南大扫盲,叔孙通 (第1/2页)

仲秋时节。 西瓯难得是放晴了几日,不过地面依旧很潮湿。空气弥漫着丛林土味,还有股淡淡的血腥味。 曾经的西瓯祖地,已被秦国改造为土城。四周以夯土石头堆砌而成,防御能力还是比篱笆要强些的。同时还竖立起诸多箭塔,不仅仅是望哨还能居高临下射杀前来偷袭的越人。 身披甲胄全副武装的秦卒,以五十人为一屯负责巡视。两侧安营扎寨,还能瞧见炊烟升起。五百主卷捧着陶碗,香喷喷的稻米饭上盖着块肥肉,还有些许蔬菜点缀。 卷出自泾阳武里,作为老秦人三代为秦征战,只可惜时运不济没有爵位傍身。现在他已爵至五级大夫,并且在军中担任五百主,掌管五百人。这已是中级军吏,相当不易。 自从屠睢这败家子轻率冒进,害得秦国损失惨重后,岭南便急缺军吏。李信是破格将作战有功的卷提拔为五百主,而他麾下则都是些越人楚人。好在有着译者,勉强算是能沟通。简单的军令,他们现在也能听懂看懂。 “五百主,这就是卷字。” “也就是五百主的名。” “这是秦字。” “我先看看。” 卷边吃边看,望着竹简上的隶书看的无比认真。这是云惊所提,建议在军中扫盲。像百将级以上的军吏,起码要学会读书写字。毕竟他们今后很可能要留戍岭南担任秦吏,若是连字都不认识,谈何治理呢? 李信也觉得相当有道理,先令博士法吏辅导五百主级别的军吏读书写字。卷也没错过难得的学习机会,每日跟着博士学习。章邯是亲自见过他们这批新提拔的军吏,让他们勿要有任何不满。别的人想学都没这机会,对待教导他们的博士,更要客客气气。 若是有人捣乱,一律军法从事! 经过这段时间学习,卷半看半猜也能明白写的什么。闲来无事,还会教麾下百将认字。也有泥腿子抱怨的,说他们会打仗会砍人就行,为何要学这些? 卷也不与他们废话,上去就是两鞭子让他们认清现实。这字是不学也得学,除非是不想进步,以后不想担任军吏。光有军功爵位可不行,必须得会读书写字通读律令! 况且,他们现在学的是隶书。比小篆还要简单些,若是连这都学不会,岂不是辜负上将军的心意? 多少人想学还没这机会呢! “先生,尝尝这蚝油。” “这可是自闽中而来,无比鲜美。” “素有耳闻。” 中年人头戴儒冠,接过蚝油往碗里倒了些。浓郁牡蛎香味扑面而来,寡淡无味的水煮菘菜都变得异常可口。 “叔孙先生,饭食可还吃的习惯?” “挺好。” 叔孙通轻轻一笑。 他是孔鲋的高徒,秦始皇以文学征,便被封为待诏博士。他与腐儒不同,认为儒家应当与时变化。所以不同于宁死不降的齐地儒生,叔孙通得到诏令后便立马奔赴咸阳。虽然没受到重用,却也算是谋得一官半职。 后来扶苏提出教化岭南,举荐诸多博士儒生前往岭南。叔孙通不同于别人,他是自愿而来。他认为违逆皇帝诏令不可取,倒不如安稳来岭南好好当个教书先生。 若是黑夫至此,也就会都明白。叔孙通本就是个另类,他师从孔鲋博学多才,被司马迁评价为汉家儒宗。可实际上,叔孙通却给儒家开了个好头。 别的都是忠勇之士,宁死不降。而叔孙通则是六易其主,希世度务阿谀奉承。甚至可以说,秦国能二世而亡他也有功劳。 陈胜吴广起义后,有东方使者拼了老命赶回咸阳汇报这消息。胡亥召集廷臣商议此事,别的儒生博士皆说:这些人兴兵聚众,就是造反,对造反的人就得罪死不赦! 胡亥毕竟是通过政变上位的,对这些人叛乱终归有些不太舒服。毕竟自己刚上位就有人造反,岂不是说他很无能? 叔孙通这样的聪明人看出其心意,于是说这些儒生博士都是胡说八道。现在天下大同,民间兵器皆被销毁。上有英明神武的皇帝,下有完善的律令,哪还有什么人敢造反呢!照我看,这些不过是盗鼠窃狗的群盗罢了。陛下更无需担忧,只要令郡守郡尉派人缉拿便可。 于是乎胡亥就这么信了,并且还赏赐给叔孙通二十匹丝绸。拿到赏赐后,叔孙通就赶紧跑路,还说要因此受罚。再后来叔孙通是多次易主,先后跟从项梁、楚怀王以及项羽,最后又归顺于汉…… “这筒耗油便赠予先生了。” “这……” “就当是束修吧。” 卷脸上带着敬意,是发自肺腑的感激叔孙通。像他这种无姓无氏的黔首,想要读书写字那简直比登天还难。他们从出生那日起,就被打上了耕战的标签。他们就是想学,也得看人家是否收他们为徒。 听到他们无姓无氏,基本不会给啥好脸色。就是准备丰厚的束修,也没几个人会教。这回叔孙通不嫌他们愚笨,教导他们认字,卷还是相当感激的。 “哈哈,好。” 叔孙通也不客气,笑着将其收下。这蚝油他尝过几回,用以佐菜是相当美味。而且能耐久存,随身携带也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