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背刺,公子守边! (第1/1页)

章台宫。 秦始皇正坐于帝榻。 百官分左右而坐,皆握玉圭。 陛下石阶有谒者,汇报南征情况。 “廿九年七月,东瓯闽越请降。” “东瓯者,人五万余。” “闽越者,人近四万。” “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恭贺陛下!” “李将军果势壮勇!” 秦始皇开口赞赏。 李信沉寂多年,此次复用也没让他失望。越过五岭后先灭蟒部,打响秦国南征的声威。再后退五十里以表姿态,同时让士伍适应南方湿热气候。而后采怀柔之策,以海陆空封锁的方式逼迫东瓯闽越投降。 不战而屈人之兵,甚好! “既已得地,当速置郡县!”李斯起身作揖,郎朗开口道:“新郡新县,当遣能臣干吏。中郎涉间便出自南方,能力出众可任闽中郡尉!” “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丞相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又来?! 李斯面露冷意。 腐儒处处与他不对付。 迂腐无能,只想效仿古制分封。 他们强推分封,无非是因为在秦廷不受待见。想想昔日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他们也能借此掌权。李斯是坚定的郡县制,因为郡县就归丞相管。若是分封为诸侯,他可就没法插手了,变相削弱了相权皇权。 他长舒口气,开始蓄力。 正准备出言,扶苏却是站出。 来的好! 淳于越面露欣喜。 长公子素来亲儒 定是帮他们说话!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非博士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扶苏滔滔不绝的说着。 这回可把廷臣都给干懵了。 淳于越瞪着眼,不可置信。 李斯捋着山羊胡,蹙眉不语。 这什么情况?! 郡县分封,其实先前就曾讨论过。因为这事,王绾被迫辞官告老,李斯则是顺利上位。扶苏作为长公子,他从未表态过。他是亲儒,可涉及自身利益就不好说了。 哪怕扶苏不受待见,可他依旧是皇位强有力的竞争者。推行分封,便相当于是将自己的疆土权利拱手让人。只是因为亲儒的缘故,他并未站出来驳斥而已。 现在,不同了。 什么儒家法家? 于国有用,便可用之! 分封还是郡县,一目了然。 若争万世,必行郡县! 分封看似安稳,可实际上不出三代便会互相攻伐。也别说什么姬姓内斗,到后面有几人把周天子放眼里的? 五百年前,郑庄公箭射周天子! 自那日起,周室衰落诸侯崛起。 秦以郡县制得天下,何需效法分封? 秦廷之上,鸦雀无声。 淳于越脸色铁青,就如吃了苍蝇般难受。他万万没想到,扶苏跳出来竟会是驳斥他。这种背刺,令他是措手不及。关键是,他还偏偏无法驳斥。 扶苏感受着异样的目光,毫不在意。他今日所言,并非是要向李斯示好。黑夫有句话说的很好,叫做屁股决定脑袋。扶苏则认为不够雅致,润色后就是立场决定一切。 百家有着各自立场,所以互相攻奸。哪怕明知对方所言更合适,他们也绝不认可。毕竟若是认可,那就是输了……如此,于国则有大害! 若李斯说错,他依旧会驳斥。 “长公子认为郡县更好?” “是的。” “那诸公子当如何?” 面对博士反问,扶苏则是不慌不忙转过身来看向秦始皇,将自己撰写的文书双手奉上道:“昔公子华,战死疆场。严君疾为将为相,出谋划策。宗正也曾为将,为秦开疆拓土。历代先辈为范,吾等嬴姓公子亦可为国效力?” 这事扶苏先前就私下提过,这想法也很新鲜,皇帝便让他抽空完善。在他熬了好几个通宵后,终于是大功告成。期间还变着法问过黑夫,便给他提了些有趣的建议。 公孙成蹙眉不语,面无波澜,但心里却掀起波澜。他位列宗正为嬴秦宗长,乃孝文王之弟,是秦始皇爷爷辈的人。当初也曾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则是受封昌武侯,终至伦侯。 可以说,他是看着扶苏长大的。扶苏不似秦人,更像楚国的翩翩公子。他唯一遗传皇帝的点,那就是偏执。多次在秦廷上直言劝谏,闹得皇帝下不来台。 去年皇帝私下问过他,诸公子谁最适合继位。公孙成并未直接回答,只说扶苏虽有才能却无帝王之相。还有公子将闾,好战喜兵法。若是好好栽培,日后或许能为秦开疆拓土。至于其他公子,他接触的少不便评论。 听君一席话,胜似一席话啊! 皇帝便挥手让其告退。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