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闽中,梅部归降 (第1/2页)

好书推荐: 大明危局

乌鸟振翅,横跨南岭。 惊抬起头来,扬起抹微笑。 他头戴双板长冠,腰间佩剑。作为东瓯县尉,他现在也是四百石的一县长吏。 前几日他还有幸见了公子将闾,对方是礼贤下士还请他喝酒吃肉。宴席上更说现在闽中郡是百废待兴,还有赖于他们多多费心。他虽为郡尉,然从未处理过郡县事宜。若他做的不对,大可直言提醒。凡吏民能面刺吾之过者,受上赏! 如此举措,也是备受官吏推崇。 只是望着将闾,总觉得很眼熟。 可要说是谁,惊也想不起来。 “垣柏,把稻田记录下来。” “成。” 壮硕的垣柏笑着点头。 他转过头来,注视着稻田。闽中水稻种植收获时间,皆与南郡不同。这回他们是仓促耕作,也是在尝试。八月份下种,年底便可收获。 眼下已经出苗抽穗,看的是相当喜人。就是用的稻种并不好,也没沤肥堆肥,所以亩产估计撑死两石。就这产量,当地闽人都无比欣喜。论种植技术,闽人只是水耕火褥。所用农器是粗制耒耜锄头,难以深耕细作。 “报——” “武信侯传令速归。” 惊接过帛书,颔首点头。在人搀扶下翻身上马,踩着新修的夯土路径直朝着城内而去。东瓯县城位于闽中东侧,原本是蜂部的领地。现在根据林寨修造城邑,距离冶城也很近。 沿路而行,能瞧见不少人正在忙碌干活。就如将闾所言,闽中现在是百废待兴。种地务农就不提了,修城修路也需要人手。得亏是秦国采取怀柔之策,未曾大开杀戒。靠着这些劳动力,工程进展飞快。 随着秦人陆续迁徙而来,县吏们也忙着给他们分田分宅。考虑当地气候,所以房宅也是采取二层楼居。上面住人,下面则是用来饲养牲畜家禽。 走进城后,还能瞧见头戴儒冠的博士捧着蝴蝶书正在教育越人稚童,教导他们秦人的雅言和隶书。他们得接受秦国的文化熏陶,包括律令。 对于这些博士,惊还是相当佩服的。他们是翻山越岭,方才抵达至岭南。刚抵达东瓯城,就有人患上重病。幸亏医卜还算有些本事,方才没事。 别看东瓯闽越归降,二王皆降为君,现在是依旧有越人暗中刺杀。但凡是抓到的一律当场处死,绝不姑息。所以惊平日出行,皆是披甲佩剑。前后也始终有着短兵士卒跟随,防止越人暗中偷袭。就这些博士就曾遭受刺杀,结果反手拔剑将刺客就地诛杀。 啧……真是够狠的! 惊借助士卒,方才下马。他现在腿脚依旧有些不便,走路倒是没事,可要有什么大动作还是不太利索。 箭塔上的岗哨确认无误后,当即是挥动令旗,而后就瞧见禁闭的木门缓缓打开。这里面相当于是内城,包括粮仓军械皆在其中。像新建造的考工室,也在里面。如此重要的地方,闲杂人等自然是别想进入。而且是不分日夜,始终都有数百精兵巡视。 “惊,拜见君侯。” “你腿脚不便且披甲胄,无需行礼。” 李信拂袖轻挥。 简陋的房宅内摆放着张军用沙盘,囊括岭南各地,沙盘两侧则站着将闾、章邯、吴芮等人。 “欸,番君回来了?” 吴芮面露微笑,抬手道:“此次是不辱使命,梅部君长梅鋗已经决定率部归降。” 这回比想象中还要顺利,梅鋗虽然比他年长可按辈分还得称呼他为叔父,他们二人本就是沾亲带故。在经过他分析形势后,便决定归降于秦国。 梅部作为外来户,本来就不受南越诸部待见。特别是西瓯人,更是将他们视作猎头的对象。他们若是不降,秦国大军便会翻过大庾岭长驱直入。梅部能打的也就六千子弟青壮,拢共不过万人。 怎么打? 李信则是板着脸,继续道:“梅部虽已归降,然还是得谨慎。防人之心不可无,梅岭道太过重要,必须得掌握在吾秦手中。本侯准备派遣五千精兵,前往梅地接手各个要塞,再派遣大军通过梅岭。” “皆遵将军之言。” 李信抬起柳枝落于沙盘。 “既然是由吴生劝降的梅部,那你自然得要出面。另外……赵佗!” “末将在。” “此次由你领兵,前往梅部接收。” “佗遵令!” 赵佗抬手作揖。 “切记,此事不可操之过急。与梅部交涉方面,全权交给吴芮。对待梅部,收起你们的脾气。他们既已归降,便是我秦人。他们让开梅岭放我们过去,能免去上万士卒的死伤。” “佗谨记!” 李信轻轻拂袖,示意他们退下。而后看向涉间,轻声道:“至于后续的事,便由郡守自行吩咐。” 涉间则是面露微笑,看向众人道:“君侯负责在前方开疆拓土,间便在后方提供粮秣军需。如今闽中户籍簿册已成,共有十八县六万余户。原都老也已为秦吏,然还需继续教化,方能推行秦制。” “秦吏还是少了些……”惊皱着眉头,提醒道:“吾兄昔日曾提弟子下乡,现在军中有不少袍泽皆已留戍于闽中。或许,可以直接任命他们为秦吏。” “吾等正有此意。”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