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1/2页)

奈德似从迷梦中醒来,低声道:“的确有两下子,他居然知道我的心脏位置长得和别人不一样。这事知道的人不多。”

克劳尔闻言,微微一笑。“我是其中一个。他可能看穿你的心,但绝不可能看穿你的身体。他想让你对他有好印象,但有点故作聪明了。十五年前,他是纽约陆军医院的医生,恩,他的记忆力很好。”

十五年前,奈德痛苦的闭上双眼。那对他而言,真是一场屈辱的经历,也是他平生第一次说谎。1990年,他从军官训练学校短期培训后,分配到陆军参谋部亚太地区情报处干文书工作。他永远不会忘记1991年,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一年。1月17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遂向伊拉克发起大规模空袭。战争历时6周,最后以伊拉克撤出侵科军队并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而告结束。在战争打响前,他就向上司请求,要求调往海湾地区,哪怕是做个搬汽油桶的小兵也好。但上司根本就不理会。而情报员的工作也并没有他想得那么有意思,尽管开头那一阵子,他觉得当一名情报员还挺新奇、挺刺激,可干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就厌倦了。但在他所待的地区并没有心理医生可以医治他的职业枯竭。而且,他所参与的那些有关战争的情报,也开始慢慢侵蚀他的心灵,让他模糊了对人的正当行为的观念。他不愿意就这样被埋没一辈子,他绞尽脑汁、为离开工作之地寻找理由。就在他百筹莫展之时,机会找上他了。据可靠情报称,中国军队正实验一种“鹰之翼”的飞行器,来运输特种部队和装备。该设备最高速度可达300节,飞行高度在3至90英尺之间。一旦研制成功,它是部署和渗透特种部队至敌人沿海地区的一种理想设备。台湾在大陆的潜伏特务搞到了飞行器的图纸,并将它成功转交给了中情局驻台海地区的特使。奈德的任务就是护送特使安全回到驻地。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电闪雷鸣。当他们的吉普车拐过一条山谷时,突然遭到袭击。一种下意识的举动或是军人的职责,当奈德听到第一声枪响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扑向坐在一旁的特使,用自己的身体将他紧紧护住。密集的子弹像冰雹一样砸向吉普车,司机和另一护送人员当即饮弹身亡。奈德的腰部、腿部也被击伤,鲜血直流。几名便衣特工从隐蔽的树丛中跃了出来,像吉普车冲来,他们显然以为车上的敌人已全被打死,而放松了警惕,并纷纷停止射击。就在他们离吉普车只有二十米远,奈德在闪电下几乎能看清他们的面貌,黑头发,黄皮肤,是中国人!他抓起一支枪,一边嚎叫一边发疯似地猛扫,有两名中国特工如折断双翅的老鹰重重载倒在地,剩下的几名慌忙又退回了丛林。利用这瞬间的空隙,奈德猛力推开司机的尸体,纵身扑到驾驶座上。就在这时,又是一道闪电,伴着那亮光,树丛里站起了一条人影。奈德一边抬眼,一边准备扣动扳机,但当他看清那人时,他的手不由迟疑了一下,那竟是一个十五岁的中国小孩,手里拿着一个弹弓对着他,眼神里闪着不衬年龄的犀利。他牙一咬,扣下了扳机。几乎在子弹射出的同时,中国小孩也发弹了,那是一颗石头。这是怎样的一颗石头啊,以至于15年后的今天,奈德还常常从恶梦中惊醒。那石头,如一道飞矢,如一道流星,它的速度、它的力量用什么词来形容都不为过,它在脱离弹弓的刹那,就像拥有了生命一般,它撞飞了射向男孩的子弹,直逼奈德而来。奈德的嘴在张大,张大成O型时,那颗石头也命中了他的胸口。他猛地向后一震,喉头发甜,低头一看,胸口处已经血肉模糊。出于本能,他向前一扑,双手抱紧方向盘,用膝盖狠狠顶住油门,弹孔累累的吉普车像条负伤的恶狼尖叫着向前冲去……

两天后,奈德被专机送到了纽约的陆军医院。医生从他的胸口钳出了那枚石头,同时向他表示祝贺,他说,这颗石子打中的地方正好是心脏部位,换成旁人早就死了,幸好奈德的心脏和常人不同,长偏了几寸。上司问他是何人所伤时,他迟疑了,如果照直说,岂不是表示我连一个小孩也斗不过,这不但是我的笑话,而且说了恐怕也没人信。最后他说的是,在突袭他们的中国特工里,有一个神奇的道士。上司对此居然深信不疑,中国在西方人眼中本身就具有神秘色彩。而那颗石头则被中情局的人拿去研究,他们认为这一定不是普通的石头,研究三个月后,得出了结论:这就是普通的石头。至于他们拼死拿回来的那份图纸,完全没有价值,是中国情报部门特意设下的套,用来“钓鱼”的。奈德却因出色表现被调到联邦安全局特别行动组,并在多年后当上了调查部门的头。

“妈的。”奈德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