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部分 (第1/4页)

鸠隼之王在速度上虽然无法快过林翰,但是林翰也休想快得过它,双方算是平手。大章鱼反而是因为体型与深海中的环境等原因,居于末席。林翰给鸠隼王“出主意”:无法达到足够远、足够宽的震荡波打击面,就需要发挥它的速度优势,用勤补拙,更接近于舰体的每一个角落,更频繁的多次往返于需要的打击点。

鸠隼王的隐身速度很慢,但是终究可以完全隐匿起来。而且在气态形式下,它还能保持移动能力一点不打折扣,这是林翰都望尘莫及的。零热能、隐身、闪电一般的速度,如果再加上新“学来”的震荡波,第一轮的行动由鸠隼王最先粉墨登场,绝对是立于不败的选择。

林翰要居中策应调度,同时还要联合鸠隼王保障好恩师、师娘的绝对安全。大章鱼本来可以把顾云轩夫妇接应到海中,可是它的“担子”很重,要祭出激光柱这个大杀器搞破坏,为了能让它安心完成任务,也考虑到届时海里一定会乱成一片,在敌方电子设备全部失灵,一架战机也无法升空作战,毫无还击能力的前提下,空中则相对会更加安全些。

由鸠隼王神不知鬼不觉的在夜色中提升起被解救出来的顾云轩夫妇,远离分崩离析、战火纷飞的航母战斗群海域,安全上的保障还是很高的,而且它的负载能力足够强,维持住高度看护好两位老人没有任何问题。

只要解决了这个后顾之忧,林翰就可以在地面联合章鱼老兄毫无顾忌的为所欲为,有仇报仇,有怨抱怨。

第六百四十七章 大事件!大海战!

鸠隼王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且完美度之高,林翰都自叹弗如。

他邀来的这个“空中王牌”,果然实至名归。飞行,本来就是鸠隼王的长项,无论是实体状态还是隐身状态。速度上不打折扣的话,在偌大的一片海域中翱翔,奔波往返于n条战舰上,它就不受地域限制。闪电般的横冲直撞下,所谓的距离根本就不存在,基本上是零障碍的指哪打哪。

林翰可不忍“荒废”了鸠隼王这一身无与伦比的先天优势,循序导诱的加强“指点”。尽管他能用超出常态的方式与之交流,可鸠隼王终究是一只变异了的兽类,智商浅薄的很,别说和人类相比,就是和大章鱼之间都差的很远。

再没和林翰接触以前,鸠隼王是一张白纸,一直在深山老林里繁衍生息,遵循的也是它族类最基本的生活习性,可以说基本没有独立思考和行事的思维形成。尽管身体方面神奇的进化日臻完美,依然无法提升它的头脑和智商。

这是有实例为证的,林翰在深山密林中联系上鸠隼王的时候,它甚至还没学会完成气态飞行的转换。原本一贯的习性造就了这个物种,它具备了在别人眼中得天独厚的技能,可是却不会用,想不起来用。

林翰现在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怎么会放过鸠隼王这块无暇的璞玉?老实不客气的以“明师”自居,用震荡波的特殊交流方式灌输给了它很多“东西”。当然,学会震荡波并且能打击航母舰队是眼下最重要的,考虑到它的智商实在有限,林翰的“教导”便如喂幼儿园的小朋友吃饭,一口一口的送到嘴里,非常细致。

鸠隼王是有“够笨”,也不会举一反三,但是有震荡波的交流助力,倒也勉强配合着林翰完成了他的“诲人不倦”。短短不到半小时,就学会了以隐身形态飞行。林翰见识到它气态飞行的速度与原本并无二致,乐得合不拢嘴,大赞“此鸟开窍”了。

此后在南海他又和大章鱼结伴北上,同游万里。一路上把“作战意图”悉数“转告”给了它,大章鱼可比鸠隼王聪明多了,马上就“融汇贯通”,领会的清清楚楚。辗转靠近航母战斗群以后,林翰也顾不得喘息,又召来先期抵达的鸠隼王,一人一兽全部化身成气态,飞来飞去的逐艘舰艇的勘察敌情,每到一个需要的打击点,林翰都做出一个小记号,并叮嘱鸠隼王“记在”心里。

这种地毯式的标记和侦查笨是笨了点,却可以保证鸠隼王忠实的执行任务,且不出现任何的差池和遗漏。林翰也是被逼无奈,想把危险系数降到最低。要说直接搭救出恩师、师娘,跳入海中逃走,然后由大章鱼胡乱一通“激光扫射”也不是不行,可那样只算个“烂尾工程”,敌人就不是束手待毙的状态了。

米国佬慌乱之余必然会奋起反击,一个航母战斗群的所有火力都会被激活,天上地下的搜寻打击目标,一旦准确的探测到大章鱼的存在,它就会成为无数颗导弹、鱼雷疯狂追逐的攻击点……而且,敌军的作战半径深达至少1000公里,林翰自己怎么都好说,还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