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小丫头,丫头,睁开眼,看,快看!”李文秀听到马家骏惊喜地声音,勉强睁开眼,顺着马家骏指的方向,她也看到了小树林,一瞬间,她似乎有了力量。

靠着这点希望,两个人到了戈壁滩上的绿洲,果然一条潺潺流淌的河水,从东向西,冲刷着河里的石头。

李文秀跳下骆驼,欢呼地冲过去,扑到河水边,咕咚咕咚的喝水。

马家骏看到这番景象,情不自禁地笑了,他也大步走过去,开始喝水。

两个人在这河水边补充了体力,喂饱了骆驼和水袋,再一次上路了。

就这样,两人从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慢慢地走到有人烟的地方,雄伟高大的城墙,来往的牛羊骆驼和商队,玉门关三个字赫然在目。

看到这三个字,李文秀心里高兴地几乎尖叫,这就是玉门关,这就是玉门关,不经意回望,李文秀看到了马家骏,马家骏抬着头,望着玉门关三个字,双眸通红,良久竟然闷闷地哭了起来。

李文秀突然沉默了,根据原著,马家骏死的时候是三十多岁的壮年,他和李文秀生活了十多年,在李文秀没有来回疆之前又独自一个人生活了好些年,他应该是少年的时候就到了回疆,十几岁的少年,哈萨克部落和汉人有血海深仇,马家骏又是个骄傲的人。

若自己不是穿越来的,马家骏一辈子都不会离开回疆,想到这个朝夕相处的人会为了原著女主永远地闭上双眼,李文秀也觉得心酸。

李文秀知道,自己永远也无法体会马家骏此时的感觉,除非她能回去,回到现代。

江南,心心念念地江南,不是她的那个江南。

守城的官兵看到两人如此狼狈,明明是汉人,穿的却不是汉人的服饰,城门的官兵也是见多识广的人,一瞬间就明白原因了,这两人肯定一路吃了很多苦,想想,一个年纪这么大的老人家和一个半大小姑娘,其中艰难可想而知,对两人说话的态度也很好。

“快点进来吧,你们挡着路了。”一个年轻的官兵对李文秀这样说着。

李文秀点头,从骆驼上跳了下来,官兵侧目,看不出来这脏兮兮的小姑娘竟然还是个练家子。

“爷爷,我们进去吧。”马家骏此时没有摘下面具,自然还是爷爷。

马家骏点头,一大一小两人牵着骆驼慢慢地进了玉门关。

在哈萨克部落的时候,李文秀有种其实她只是来到了一个相对贫瘠的地方,那个地方没有打火机没有电视机,哈萨克的帐篷,总是给李文秀一种自己在旅游的错觉,进了城门,那种时空交错,自己确实在古代的感觉油然而生。

古色古香的建筑,简易的草棚,茶馆,酒肆,过往叫卖的小贩,还有香喷喷的吃食……来来往往商客好不热闹。

李文秀眼睛目不暇接,眼睛都不知道看哪里,这和看古装戏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演戏就是演戏,假的就是假的,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感受到如此浓郁的时代气息。

这确确实实是古代。

李文秀想起来前世从网上看的考据《白马啸西风》年代的帖子,里面认定,这是清朝早期,可是李文秀却没有从这里看到大辫子,虽然不知道是哪个时代,但是确确实实还是汉人的装扮。

莫非考据有错?

但是很快,李文秀打消了自己的念头,因为李文秀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吴三桂”,自己却是处于清朝早期,或者是明朝末期,因为崇祯皇帝还在位,根据历史推测,现在清那边应该是皇太极,顺治帝应该还没有入关。

想到清兵入关那骇人听闻的“嘉定三屠”“扬州十日”,还有那嚣张嗜血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可留头”,李文秀就不寒而栗,江南,江南很快就不会太平了。

李文秀不禁露出苦笑,哪里,哪里才能过上太平日子呢?

显然此时玉门关还在朝廷的控制范围内,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玉门关就失守了,战争应该很快就要来了,李文秀有些迷茫,他们从回疆千里迢迢来到中原,到底有什么意义。

马家骏显然不知道李文秀此时所想,他看着李文秀,“小丫头,我们找店住下,我去将骆驼卖了换点碎银子买马。”

李文秀茫然地点点头,看着李文秀这样子,马家骏以为李文秀是对中原陌生,想到李文秀那么小就来到了回疆,这些年又生活在回疆,自然会对这里感到陌生,不过他相信,小丫头很快就不会茫然了。

他们回江南,回到他的故乡,想到阔别已久的家乡,马家骏就一阵激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