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 (第1/4页)

春“嘛!

说到规划,大家自然都有自己的理想,不外乎全国招生、引进师资、改善校园环境

、提高师生待遇、加大科研力度、营造学术氛围。似乎几百年来学校里都是这些问

题。但说到最后,归根结底还是根源在“钱“上头。

说到学问,在座的各位大师硕儒可以横扫一切。

说到赚钱,大家就都沉默了。孙元起离开的大半年间,主持校务的张元济可算彻底

明白了,除了依靠捐助,这学校根本就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相反,老师薪水、学生

补贴、校工工资,都需要学校支付。也就是说,孙元起每年都要往里面扔近十万两

白银。感情孙元起每年往国外跑几个月,那是化缘去的。

“屎难吃,钱难赚“话糙理不糙。更何况是求人施舍那么一大笔钱财?

孙元起似乎明白了大家的想法,展颜一笑:“刚才诸位先生都说得很好。在新的一

年中,我们的目标就是把这些美好的想法逐步实现。我知道,大家比较担心学校的

财政问题。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已经到账一笔近百万的美元捐款,折合

成白银有一百余万两。因而,财政问题不再是问题!“

大家一愣。

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一百万两白银,岂不是要当三十年的清

知府才能捞到?哪国洋人会那么财大气粗,一口气捐出那多钱!

随之,就是一阵欢声。既然是捐款,而且到了中国地界,自然就算“尘归尘,土归

土“彻底落到袋里。目前应该筹划着这么花钱了。在座的都是书生学者,从来没见

过那么多钱,一时间各种想法层出不穷:效仿古代学校,置办学田!把学校搬进城

里!购买黄金保值!办企业,买股票!…………

说了半晌,一隅的廖平敲了敲桌子,用浓重的四川话说道:“我们四川有句话”叫

“有了一顿充,没了敲米桶”敞人以为不当如此。此笔巨款来之不易,要详尽规划

,总须细水长流方好。”。

大家一时间齐齐点头称“是”……

孙元起看了看随手记录下刚刚大家谈论的内容,总结道:“在座诸位先生,我等建

立经世大学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培育出经世致用的人才,为国家之兴盛富强尽一份

力量。尽力的基础”就是学校的长期生存发展,所以这一笔钱需要有四成左右存在

可靠的银行中,作为学校的保证金。这样,即便发生变故,也可以有备无患”不至

于捉襟见肘。”。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是因为有大楼、大人,而是有大师之谓也。”。拽了句文

,孙元起接着说:“所谓大师,不仅先生是大师,学生也需是大师,这样大学才真

正成为大学。故而老师、学生的待遇可以酌量增加,确保在校诸人生活优裕、衣食

无忧,能够安心治学。详细数目须等我与张先生商议,并结合具体情况后确定。”

说到这里”杨守敬乎指轻轻叩了叩桌面,说道:“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乃是人

生一乐,何况有束储等口腹之奉乎?文忠公有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现今,吾等先生之薪水已然丰厚,母须再添。学子远道赴京,或不免饥谨”增之可

也!”。

谦让了一回,孙元起接着说:“与此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学者也是当务之急

,希望在座诸位先生积极举荐熟识学者,束储自然是从优的。并且自本年起,入学

考试的考场要增加,除了旧有的京城、上海、南京、武汉、广州”还要增加成都、

西安、济南、开封等地。录取数量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酌量增加,并允许部分

天赋超群、勤奋刻苦的学子申请就读预科、高等学堂、中学乃至小学。

预科、高等学堂、中学允许通过考试,接收全国的学子。

“另外,为了促进学校生源质量的提高”从今年起,我想在全国范围内试点建立经

世大学附属高等学堂、中学乃至小学”争取在江、淅、皖、赣等优秀的生源地设校;

。到时候由学校单独成立一个部门,分管附属学校的建设和考核,具体办法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