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部分 (第1/4页)

涝��柯舫�妨�陡�犹���裁词焙虿拍芑乇荆�

愁啊!孙元起这些天吃饭不香、睡觉不甜,心里头一直在琢磨铁厂该怎么办。只恨当年在大学没学工科,否则随便剽窃几个后世的工业产品,岂不大赚特赚?早就面团团做了富家翁,哪用这般搜肠刮肚!

挨了几日,孙元起依然一无所得,只好把亚瑟尔、北平铁厂协理蔡启德叫来共同商议。

亚瑟尔见孙元起一脸憔悴,连忙问道:“约翰逊,你这是怎么啦?”

孙元起强笑道:“没什么,这几天在想个学术问题,有点太投入。呵呵,蓬头垢面,倒让你们见笑了。”

思考问题不假,只是并非学术问题。

不待两人答话,孙元起又说道:“亚瑟尔,你这次环球旅行,到了欧美主要国家,感觉如何?他们政局是否平稳?”

亚瑟尔没想到孙元起会问政治问题,思考片刻,谨慎地描述了自己对各国政局的观感,总的来说就一句话:虽然各国之间有摩擦、有矛盾,但都是可以调和的。

“那欧洲、美洲有没有什么地方正在战争,或者即将爆发战争?”

亚瑟尔迟疑地摇摇头:“我没听说。”

这个结论无疑让孙元起很失望:有战争,钢盔才有用武之地;没战争威胁,谁会犯傻买钢盔玩?再者,钢盔就像套套,安全不安全,试过才知道。而且不能只试一次,最好是大规模的测试。

有数据表明,二战中美军由于装备了钢盔,至少使7万人免于伤亡。但在整个二战中美军伤亡人员总计为101。3万。也就是说,钢盔的出现只是将安全性提高了7个百分点而已。如果不发生大规模战争,谁会意识到钢盔的妙用?所以孙元起迫切地希望欧美某处发生大战,好让钢盔的实用性得到证明。…;

这一刻,孙元起终于深刻体会到军火大亨们对和平的痛恨。

孙元起暗自叹了口气,转向蔡启德:“子成,现在铁厂试制了多少顶钢盔?”

蔡启德在椅子上稍稍欠身以示恭敬:“回禀大人,目前已经试制了2400顶。如果厂子正常运转、原料充足供应的话,一日夜生产400到500顶钢盔完全没问题!”

“那就好。你回去之后安排一下,争取在十日之内库存达到5000顶。”孙元起吩咐道。

“是,大人。”

“哦,钢盔有销路啦?”亚瑟尔大喜。

孙元起苦笑道:“这五千顶钢盔不是销售,而是赠送。”

“赠送?”

“是啊,其实就是白送。”孙元起说道,“钢盔是新事物,大家对它的用处、防护性能都很不了解,自然会在心底里有所排斥。尽管现在没有国家处于战争状态,一时半会用不到防弹片的功能,不过钢盔还有别的用途,比如放在地上当凳子、架在柴火上当锅、东西煮熟了当碗、装水装酒时当壶、洗脸洗脚时当盆……这些肯定都比布做的大檐帽好。我们赠送钢盔,主要是培养大家的消费习惯。等他们习惯了钢盔的存在,认识到钢盔的用处,我们的生意也就来了。”

“那你想赠送给谁?”亚瑟尔问道。

“首先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平均每个国家赠送1000顶。如果还有剩余,可以考虑西班牙、比利时等小国。”孙元起掰着指头说道,“当然,具体如何操作,由你来具体实施。”

钢盔虽然只是防护头部,但头部是人身体上最重要的部位。有人免费赠送,想来各国定会笑纳的。毕竟苍蝇再小也是肉!

“我去?”亚瑟尔顿时变成了苦瓜脸。这年头远涉重洋,波浪颠簸,天天局促在船上,实在是个苦差事。何况亚瑟尔刚到陆地上,又被赶回海里,不抱怨才怪。

孙元起也有些歉意,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递给了他:“看看这份专利申请书,你就知道为什么要派你了。搂草打兔子——两不耽误啊!”

亚瑟尔接过一看,原来是种新药品的专利申请,里面详细阐述了黄花蒿素的用途、与奎宁相比的优点。等他看到黄花蒿素对疟原虫抑制率达到100%而且没有金鸡纳反应的时候,两眼开始熠熠发光,脸上郁闷之色消失的无影无踪:“约翰逊,你打算生产这种药品?”

“这倒不着急,等钢铁厂运转进入正轨之后再说。”孙元起不着急建药厂,那是因为流动资金全都陷在铁厂里面,根本没钱来建新厂。怕亚瑟尔等人生疑,孙元起还故作轻松状:“即便钢铁厂三五年不开工,我们把这个专利买了,也能养活大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