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 (第1/4页)

“这事我们不好直接出面,恐怕还得麻烦赵师兄。”

“哦?”

张辉瓒道:“昨天听广播,得知清廷赵倜所部毅军在河南、陕西交界处布防,有严防死守的迹象,估计陕西的东线一时半会打不起。但西线却岌岌可危,据说甘肃总兵马安良组建精锐军,固原提督张行志组建壮凯军,甘肃常备军第一标标统陆洪涛组建振武军,共六七十个营头,声言勤王,分东、南两路大举向陕西进犯。马安良更是口出狂言,说什么‘几个学生娃娃闹事,有什么了不起?我军一出,保证能一马踏平’,端是狂妄至极!”…;

程子寅撇撇嘴,不屑地说道:“就凭他们那几个老棺材瓤子?赵协统手下五千精兵,足以让他们有去无回!”

“虎臣兄,甘军娴于马术,战力还是不容小觑的!当年左文襄公(左宗棠)剿平回乱时,就颇受其苦。尤其马安良所部精锐军,都是马占鳌留下的老底子,久经杀阵,更是清军主力中的主力。”张辉瓒提醒道。

程子寅心里虽然已经开始忧心陕西战事,嘴上却依然不服软:“骑兵对步兵无敌,那是冷兵器时代的事,所以当时左文襄公难免受苦。现在形势变了,长枪大炮才是王道!他们骑兵再来试试?我们挖好壕沟,架上几百门迫击炮,任他骑兵怎么冲锋,保证来多少死多少!”

张辉瓒知道程子寅是个粗人,只好继续解释:“呃,虽然道理是这样,但战场千变万化,优势劣势随时转换,并无一定之数。最终如何,谁又能说得清呢?更重要的是,赵师兄所部为客军,到陕西才短短数十天时间,根本不足以掌控全局。那些心怀鬼胎之人如今潜伏在暗处,时刻窥伺可乘之机。所以在西安、汉中等重要府城必须留精兵弹压,杜绝他们的觊觎之心

“东线赵倜所部虽然按兵不动,但不代表他没有攻取陕西的野心,必须派兵严密监视。西线两路甘军来势汹汹,更要重兵防御,小心应付。现在陕西可谓内忧未息,外患不止。在此内外交困的情况,兵力难免捉襟见肘。而陕西又是连接山西、四川的要地,不容有丝毫闪失。

“所以我的计策就是,让赵师兄给燕晋联军司令部发一封电报,阐明陕西面临的困境,讲清联军眼下的危险,命令我们原四十四混成协的部队尽快归建,顺便邀请吴司令他们入陕。无论吴司令同不同意,至少我们有足够的借口,按照先生的指示分兵撤离。而且撤离之前,让吴司令有足够的时间调整部署。”

“好主意。石侯老弟不愧是喝过洋墨水的!”程子寅高声赞道。(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二七四、世事如棋局局新(七)

张辉瓒与程子寅联手炮制的电报,在西安赵景行的总督府打个转,于1911年11月21日晚些时候抵达了直隶正定燕晋联军司令部的电报房。

这些天来,吴禄贞与张绍曾、蓝天蔚一直电报不断,商谈同时进攻京城的计划。作为吴禄贞的助手,何遂就守在电报房里,等待北方的最新消息,好以最快速度呈递给长官。不过这来来回回的电报却让何遂觉得泼烦。在他看来,这有什么好商讨的?不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么:能不能合作!

能合作的话,那好,制定作战计划,各自摆明车马炮,尽快攻下北京城。

不能的话,那就一拍两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哪有那么多弯弯绕?

现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两路人马距离北京城还有大几百里路,却不思如何进取,反而在这里尔虞我诈,算计攻下北京城之后如何分赃。真是可笑之极!

就在何遂腹诽不已的时候,报务员匆匆送来一纸电报:“报告何参谋,陕西军政府发来急电!”

何遂顿时醒过神来,闻言心中不由一动:“陕西急电?我看看!”看完电报他神色大变,急忙起身,直奔燕后院吴禄贞住处。

此时已经是深夜十一点多钟,北方冬夜寒意袭人,吴禄贞房里却依然灯光明亮。何遂顾不上礼节,直接推门而入,却看见参谋官张世膺和副官周维桢也在座。吴禄贞见何遂进来,笑着问道:“叙甫,又有什么最新消息?”

何遂赶紧把手里的电报呈上:“司令,是陕西赵都督的急电!”

张世膺眼睛一亮:“怎么,赵行止也按捺不住,准备带兵过来插一杠子?那好啊,我们现在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

屋里都是吴禄贞的亲信,何遂也不隐瞒:“不是这样的!赵都督在电报中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