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部分 (第1/4页)

“那倒也是!”在载涛看来,地下挖出的牛骨龟甲、西北运来的破烂纸卷根本不算什么稀罕物事。什么是宝贝?西晋陆机《平复帖》、东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唐冯承素摹本《兰亭集序》、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之类才算宝贝,而这些东西都在紫禁城里藏着呢!

岛田翰连连点头,心里却对载涛大为鄙夷:白痴。你懂些什么!殷商甲骨、敦煌遗书、宋元珍本、科研成果都是无价瑰宝,岂能用金钱来衡量?即便用金钱衡量,又岂是二十万日元就能换来的?别的且不说,经世大学仅研究新型轿车一项就投入了数百万美元,将来产生的利润至少在十倍以上!当权者中有这样的败类。正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不幸!——当然,对大和民族却是个好得不能再好的消息了,经世大学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至少能让大日本帝国在某些科技领域前进二十年!

岛田翰非常守约,第二天一早就派人送来支票,正是五万日元。载涛顿时心情大好。立即拟好军令,盖上军谘府印章,命人送到禁卫军第一协。

此时禁卫军共编有步兵2协共4标,马队、炮队各1标,工程、辎重、机关炮、军乐、各1队,共12000余人。第一协协统良弼为皇族后裔,光绪二十五年(1899)赴日留学。入成城学校,后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第二期,是旗人中难得的军事人才,与铁良等并称为“清季干将”。

因为良弼是皇族出身,所谓载涛对他颇为放心。一来二去之下。两人关系非常融洽。像这种没经过内阁同意的事情,显然交给他的第一协处理更加合适。军令写道:

兹命禁卫军第一标于宣统三年十月二十日(西历1911年12月10日)前占领经世大学及周边地区,注意行动中不得随意开枪,严禁使用重武器,严禁攻击外国人。

此令。

宣统三年十月十五日。

良弼看到这份军令却眉头大皱:经世大学创校校长孙元起就是内阁学务大臣,这份军令怎么可能在内阁通过?很明显。这次行动不但没有获得内阁批准,而且内阁根本就不知情。不出事情还好,一旦出现什么纰漏。载涛肯定会矢口否认曾经发出此条军令,到时候自己就成了替罪羊!…;

即便抛开出事谁负责的问题,这条军令很难执行。

经世大学素来以洋鬼子多而著称,经世大学的鬼佬一度和什刹海的贝子、菜户营的太监、八大胡同的官员并称“京城四大多”。据统计,里面的外国人来自全世界十多个国家,总数在一千人以上。军令中的“禁止攻击外国人”。那还怎么占领经世大学?官兵遇到洋鬼子反抗,岂不是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禁卫军军官多数来自以满族为主的新军第一镇。兵源则主要是驻京的八旗子弟,另有少部分蒙古骑兵,以及来自直隶、山东的农家壮丁。这群八旗子弟的筋骨早就被京师的风花雪月熏得酥软,血脉里已经没有了祖先茹毛饮血卧雪啮冰跟着野猪皮打天下的狠劲儿。要说品茶遛鸟、听戏捧角、逛窑子、抽大烟,他们是行家里手;要说排兵布阵、行军打仗,他们立马变成一摊鼻涕虫。

别看这群老爷兵本事一个比一个小,但脾气却一个比一个大。尤其良弼的第一协,更是各种奇葩汇集。惹急了他们,管你是队长营长,还是标统协统,先一顿胖揍再说!你还不能跟他们急,没准儿揍你一拳的是某某福晋的小表弟,扇你一巴掌的是某某贝勒的大舅子,踢你一脚的那位看似孤苦伶仃,说不定揭开军装,下头就是件黄马褂!

就凭这些老爷兵“天第一,我第二”的傲横劲儿,他们不去主动惹事,良弼就该烧高香了。还指望他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禁卫军之所以在大清新军序列里能有自己的位置,一是因为旗人的政治地位,二则是由于他的武器装备。大清但凡进口武器装备,必须先让禁卫军先挑,挑剩下的才能轮到其他各镇。像当时中国以至亚洲仅有的18门150毫米野战重炮,就是禁卫军独家所有。

禁卫军的战术也非常简单,就是大炮轰,再用重机枪、步枪扫射,然后看看对方有没有撤退。如果没有撤退,再大炮轰,重机枪、步枪扫射。如果还有动静,那再重复一次……依此类推。如果捱不住禁卫军的火力,那就只有败退一途;如果能捱到把禁卫军消耗完弹药,则可以不战自胜。

偏偏在这条军令里,明文禁止禁卫军使用重武器,甚至还要求不得随意开枪。如此自缚手脚,怎么打仗?难道让这群老爷兵跟人拼刺刀?他们可没有这个尿性!

尽管良弼对此忧心忡忡,但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