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部分 (第1/4页)

后宫之主。她明显想得更多,古往今来各种关于冬雷的训示迅速涌上心头:

周衰无寒岁,秦灭无燠年,

天冬雷,地必震。

冬雷不藏,兵起国伤。

秋后打雷,遍地是贼。

延光四年,郡国十九冬雷。是时,太后摄政,上无所与。太后既崩。阿母王圣及皇后兄阎显兄弟更秉威权,上遂不亲万机,从容宽仁任臣下。

梁天监四年十一月,天清朗,西南有电光,有雷声二。《易》曰:“鼓之以雷霆。”是岁。交州刺史李凯举兵反。

……

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清政府虽然已经分崩离析,但眼下它依然是中国大地唯一具有政统的合法政府,类似钦天监、太医院、僧录司之类稀奇古怪的部门依然在正常运转。隆裕太后还在七想八想,钦天监、侍卫处同时来报:天上有不明飞行物来袭,可能会对皇宫不利,请太后、皇上等迅速移驾他处,以保天家万全!

不明飞行物?ufo?隆裕太后有些摸不着头脑,忍不住问道:“那是什么东西?”

钦天监监副膝行上前一步:“启禀太后,据钦天监观测此物甚大,宽约十丈有余,长约五丈,速度快似游隼,飞行隆隆有声。微臣臆测,应当是极大的风筝!”

“风筝?风筝会发出这么大的声响?”隆裕太后对他的推测大为怀疑。

钦天监监副点点头:“至少形状上很像雨燕风筝。至于声响,民间风筝挂有各种响弦,响声也五花八门。如今风筝这么大,响弦必然也多,响声大些也在情理之中!”

“十丈宽、五丈长的风筝?”隆裕太后依然觉得难以置信。

钦天监监副硬着头皮说道:“是!”

说话之间,侦察机已经在紫禁城上空盘旋,并逐渐降低飞行高度进行拍照。侍卫处内大臣见状可不管天上飞的是不是风筝,赶紧劝谏道:“太后,这些怪物不知来自何方,但在紫禁城上盘旋窥伺内掖,已属大逆不道,恶意一目了然。俗话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太后、皇上玉体关乎天下兴废存亡?奴才恳请太后、皇上移驾他处,以避不测!”

隆裕太后皱了皱眉头:“移驾何处?”

“颐和园?”

“既然这怪物能到处乱飞,圆明园又和紫禁城有什么区别?”

“承德?”

“承德?”钦天监监副浑身一激灵,赶紧阻止道,“不可,万万不可!且不说寒冬行军不便,也不说当年文宗显皇帝驾崩在那里,单说陆军第二十镇刚刚反正,逆贼蓝天蔚等残部还在滦州附近活动,太后、皇上就不能轻易北上!在京师还有禁卫军拱卫,承德有什么兵力?”

“那你说该怎么办?”侍卫处内大臣怒目而视。

“微臣以为一动不如一静!如今天下动荡四海翻腾,太后、皇上一举一动都系乎天下观瞻,必须镇之以静,才能收拾民心光熙前绪。如果和文宗显皇帝一样移驾承德,很可能导致天下动摇,那就得不偿失了!”钦天监监副虽然只有正六品,此时却夷然不惧从一品的侍卫处内大臣。

“什么,得不偿失?混帐行子,你想置太后、皇上于何地!”

钦天监监副这才觉得刚才有些失言,赶紧补救道:“《尚书》云:‘民惟邦本,本固君宁。’《孟子》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有土方有民,有民方有君,所以应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如果因为君王一时安危而动摇社稷,自然是得不偿失!”

说到引经据典,侍卫处内大臣还真不是小小钦天监监副的对手,只噎得直翻白眼。钦天监监副也敢太过放肆,当下对隆裕太后道:“具体如何处置,还请太后定夺!”

隆裕太后素无主见,一看要她定夺,顿时不知该如何是好。心中一着急,眼泪眼看就要掉了下来。飞机似乎知道她左右为难,拍拍翅膀离开了紫禁城上空,并渐去渐远,直至消失在天际。

隆裕太后长出一口气:“二位臣工,既然大风筝已经远遁而去,此事就到此为止吧!”

侍卫处内大臣却不依不饶:“太后,既然它今天能来,没准儿明天还来。依奴才看,还是早作打算的好,别渴而穿井、斗而铸锥,到那时候就一切都晚了!”

“至于以后该如何处置,就请二位臣工去和摄政王、内阁商议吧!”隆裕太后使了一招漂亮的太极推手。

“嗻!”侍卫处内大臣、钦天监监副只好告退。

两人告退后,隆裕太后犹自有些心神不宁,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