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部分 (第1/4页)

善湔兄碌娜魏喂�遗饪睿�鹬刂�坝汕逭���忌�У乃�型夤�诨�饨纾≡谀暇┝偈敝醒胝��闪⒑螅��乖�蚧�淼朗ひ�薪杩�100万英镑,以上海至枫泾间铁路向日本大仓洋行借款300万日元。以广东铁路抵押借款等。要不是英国和袁世凯强烈反对,孙中山甚至想把满洲以2000万日元的价格租让给日本!!

或许有人会问:同样是借款,为什么袁世凯身败名裂,孙中山却能独善其身呢?

原因很简单,袁世凯是失败者,是复辟帝制的反革命分子;而孙中山则是胜利者。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如斯大林所言:胜利者是不应该受到指责的。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孙中山无钱可借,袁世凯则是信誉良好的银行客户!

孙中山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处于无权无势的状态,尽管他时时刻刻想借钱,可没有谁愿意在他身上投资。废话!资本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啊,谁愿意做赔本买卖?袁世凯就不同了,二十三岁就以“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身份驻藩属国朝鲜,除了少数几年被迫在河南彰德休养之外,大半辈子都是手握重权。手中有权,自然就有利益可以出卖,自然资本家也就愿意出钱。

最后,孙元起总结道:“现今之计,就是尽快改变南北对峙局面,组建统一的全国政府,行使国家权力,避免外国列强干涉,防止国内宵小乘机浑水摸鱼。所以为国家计,为民族计,我们不仅不能让袁慰亭死掉,而且也不能自立政府与他对抗,还得帮他登上大总统宝座!”

在民国成立前后,国内上下一片混乱,给了很多人以可乘之机。

比如1912年前后,东北官员利欲熏心,竟然以白银500万两的价格,将奉天行宫中的珍宝私售给德国。

再比如1912年初,京奉铁路山海关141号铁路桥被炸,致使火车出轨,死伤150多人。日本元老山县有朋致函前内阁总理桂太郎,请求力促内阁以此事为借口,立即增兵满洲。(这完全就是20年后九一八事件的模板,足见小日本的鬼蜮伎俩!)

杨度长叹一声:“如果国人皆能如百熙一般舍己为公,不计私利,国家局面又何至于此?”旋即又对沈翔云、蒋志清说道:“你们能够想到这一层还是很不错的,只是考虑问题还有所欠缺,比如不够全面、不够深入,很多时候是只见其利、未见其害!像志清刚才说我们‘在地盘和实力上都略胜刘玄德’,可你考虑过没有,我们有蜀汉那么多人才?刘备在入川前曾游走各大势力长达三十余年。网罗了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一大批英雄豪杰,入川之后又接收了法正、李严等益州文武百官,这些人都是经过长期历练足堪大用的。

“反观我们呢?百熙在暂署四川总督之前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从没有执掌过一方大权。也没有处理过军政、民政。我们几个幕僚,之前也没有接触过钱粮兵马、赋税田谷、刑名治狱、河工漕运等事务。假如我们成立政府,如何秉国执政发号施令?只怕百熙担任总统后,连个内阁总理人选都挑不出!

“再比如你们军队。像第四十四协协统程潜、副协统徐树铮,第四十六协协统蒋志清,第四十七协副协统张辉瓒,一年之前才刚刚学成归国。没有任何统领营以上部队的经验。至于第四十六协副协统吴克仁更不用说,那时候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第四十五混成协程子寅算是好的,毕竟在经世大学带过好几年保安队,不过人数只有一两百人。

“用三国中的一句谚语来描述你们最恰当:蜀中无良将,廖化作先锋。你们这些高级军官尚且如此,何况下面的标统、管带?不少人连行军布阵、调兵遣将都不会,单凭一腔血勇,就能战胜袁慰庭麾下精锐的北洋军吗?”

沈翔云、蒋志清等人都面有愧色。起身恭敬地对杨度施了一礼:“皙子先生见教的是!”

杨度示意他们落座,又说道:“我们现在初定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如果另立中央。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笼络各地士绅,但也会遭受袁慰庭和孙逸仙的猜忌,乃至查禁学校工厂、封锁水路交通、联兵进攻川陕、挑动官民叛乱等,可谓享其虚名而受其实害,智者不取。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在争夺天下的时候,朱升曾献九字良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此计,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最终底定大明三百年江山。如今这九字良策照样适合我们!”

薛仰岳奇道:“我们不立中央是因为怕享虚名而受实害,那为什么孙逸仙汲汲于成立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难道他没想到这一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