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部分 (第1/4页)

宜�ち恕�

黎元洪叹息道:“自甲午庚子以来,国势日颓,民生多艰本来以为实行共和之后,国家面貌会为之一新,没想到现在还有那么多纠葛龃龉,真是让人痛心不已!黎某才疏学浅能力有限,不能兼济天下,只消能确保湖北慎之地远离兵燹然而南北一旦战起,湖北必然在劫难逃每当想及此事,黎某便觉愧对湖北两千四百万父老!”

黎元洪此番话中虽然真假难辨,但说“南北一旦战起,湖北必然在劫难逃”,却是言之有据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南京,如果南北真要开战,长江防线就会成为争夺焦点因为对于攻打长江南岸的南京,一般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路是由山东河南沿运河南下,直扑长江北岸,然后伺机渡江,这时候淮河沿线就是双方争夺的焦点;

另一条路从四川湖北顺江而下,括举江南,南京上游的安庆芜湖九江武汉宜昌等地都是阻遏东下的战略要点然而四川四周多山,占据颇为困难;三峡礁石密布,行船非常不便,相比之下,夺取“九省通衢”的湖北作为顺流而下的根据地最为合适于是长江以北的襄阳就是防止敌人夺取长江上流水道的要害

所以从古至今,兵家就流传着“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固襄”的名言

饶汉祥假装无意地说道:“孙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无非是为了,现在袁项城已经赞成共和,已经成功,两下何苦兵戎相见,让满清孑遗坐收渔翁之利?而且孙大总统之前说过:‘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说起来还是孙大总统理亏而且袁项城在中枢执政有年,经验丰富,似较孙大总统更适合担任国家元首

“再者,孙逸仙虽然担任临时政府大总统一职,但手中无兵库中无银,根本无法影响湖北相反,袁项城手中有北洋精锐,眼下就有一镇屯聚在长江以北虎视眈眈,一旦有事,必然率先攻击武昌都督,依着在下的看法,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保护慎之地远离兵燹平安,不如先与袁项城虚与委蛇”

孙元起算是明白了他的意思:黎元洪这是准备要倒向袁世凯!

二八六、便下襄阳向洛阳(中)

二八六、便下襄阳向洛阳(中)

黎元洪却虚声叱责道:“宓僧休得胡言乱语!”

孙元起很随意地摆摆手:“黎兄不必在意,此处只有你我等二三人,出他之口,入我之耳,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再说,宓僧也是为湖北父老考虑,何错之有?”

见孙元起没有强烈反对,两人不禁暗暗心喜。。

饶汉祥摆出一副虚心认错的表情:“大总统、孙总长,刚才是在下鲁莽灭裂,还请恕罪!不过如孙总长所言,在下本心确实是为湖北父老考虑,想让荆楚桑梓之地避免兵燹之灾。现今南北对峙,稍有不慎就会燃起战火,造成生灵涂炭。为今之计,最好是中枢由一位强权人物掌控,抵御外侮;各省保持高度自治,发展民生。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如此既可以平息干戈,又可以国家一统,造福黎民社稷。”

各省保持高度自治?孙元起一瞬间明白了他们的真实意图。

武昌起义以来,全国近二十个省宣布独立,被推选为都督的很多是军队中的头领,比如云南都督蔡锷是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湖北都督黎元洪是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江西都督李烈钧是云南陆军小学堂总办,阎锡山、赵景行更不用说。也有少数是类似于宋江、晁盖的中下层人士,根本上不了台面,比如沪军都督陈其美,不过是上海滩的流氓头子。

这些人的命运如果不是因为**而发生戏剧性改变,这一辈子都没有当上总督的希望!这些人如今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便好比把肥肉咬到嘴里,谁还愿意再吐出来?

即便像安琥都督朱家宝、江苏都督程德全、广西都督沈炳堃等,本来是清政府的巡抚,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中华民国的都督,想来也会对“高度自治”垂涎不已吧!毕竟自治意味着可以最大限度不受中央管束,自己就是所辖地方上的土皇帝,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甚至能把都督一位传给子孙后世。这种好事谁不愿意?

在穿越前,信奉国家民族至上的孙元起,一定会痛骂张学良、韩复榘、阎锡山等军阀为了保存实力而消极抗日;在庚子国变时,孙元起尽管对清政府不太感冒,但也对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等督抚搞出的东南互保腹诽不已。

然而到了现在才发现,绝大多数人都会恋栈手中的权力,即便自己也不例外。举个活生生的例子:假如孙中山现在以中央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