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部分 (第1/4页)

�⒋�础�

莉莉丝道:“怎么没关系?只要发现巨大铁矿,借给中华工业机械公司购买汉冶萍公司股份的300万元就不再是贷款。而是变成了投资!到时候人们只会记得华熙银行在汉冶萍公司中占有巨大股份,谁还会刻意记得有欠款这回事?而且投资的成功也会带动华熙银行股价水涨船高,别说裁军善后借款350万元。就是500万、600万又有什么要紧的?当然更重要的是,贷款给国务院也会变成一笔巨大的投资!”

孙元起眉毛一剔:“你是说货币发行权?莉莉丝,你现在也算是银行业界人士,你给我解释解释。到底什么是货币发行权?”

“什么叫银行业界人士?我是一位成功的银行家!”莉莉丝有些不满地说道。“在说货币发行权之前,请问你对货币有多少了解?”

孙元起干净利落地答道:“所谓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具有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这是马教主在政治经济学中的著名论断,当年在中学、大学可没少学这个!

莉莉丝不禁刮目相看:“看来你对经济学了解颇深啊!那你想必也知道什么叫货币发行喽?”

出乎莉莉丝的意料,孙元起微微摇头:“货币发行?和发行货币有什么区别?”马教主或许在他的政治经济学中提过,不过似乎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教科书中,又或许不是考点。总之孙元起没有太大印象。

莉莉丝解释道:“某种意义上来说,货币发行和发行货币确实没有什么区别。但在狭窄意义上。货币发行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货币从央行流出数量大于流入数量的差额。出现这种定义的根本原因是货币不能随随便便发行,除了经过国家许可外,必须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来确定货币的发行规模。货币发行少了,导致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会出现通货紧缩;如果发行多了,会物价飞涨,出现通货膨胀。最合理的情况,应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增量来发行货币。社会经济发展的增量,可以通过货币发行来量化。”

孙元起大致明白了莉莉丝的意思:“货币发行权就是依法由国家赋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增量而发行货币的权利?”

莉莉丝晃晃手指:“那只是理想情况!事实上,从来没有任何一家银行是完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增量而发行货币的,总会或多或少,因为它们通常是根据当前的政治、经济等状况提前决定发行数量。而且掌握了货币发行权,也就意味着掌握了金融市场,乃至国民经济命脉!”

孙元起吓了一跳:“有这么厉害?”

莉莉丝抿嘴笑道:“就这么厉害!比如现在华熙银行以银九、铜一比例铸造的壹圆银币,总重量为库平七钱二分(26。86克),含纯银六钱四分八厘(23。9024808克)。虽然发行没有得到中央政府认可,但由于币值和含银量较为相符,为社会所认可,这才在长江流域广泛流通。如果同样重量的银币币值变为十元,社会还会认可么?还能广泛流通么?

“但若是华熙银行得到国家授予的货币发行权,即便把同样重量的银币币值标为一百元,社会也必须承认,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通。这就意味着以前华熙银行根据藏银量、股本等只能发行3000万元的货币,获得货币发行权后可以发行3亿元、30亿元乃至300亿元!

“发行3亿元标准的壹圆银币,或许可以促进货物流通,形成国内统一市场;但要发行300亿元,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企业破产,民不聊生。至于是发现3亿元还是300亿元,既在于国家强制规定,也可操之于我们银行之手。如此一来,岂不是掌握了金融市场乃至国民经济命脉?”

孙元起道:“所以你想得到货币发行权?”

莉莉丝道:“只要是银行,都想得到货币发行权!明天国务会议之后,你帮我把唐先生约出来,我们就裁军善后借款问题详细谈谈?”

孙元起却有些犹豫:“你和唐少川直接商谈裁军善后借款问题,还涉及到货币发行权,不怕最后袁大总统不同意?”

莉莉丝道:“你们不是责任内阁制么?这种问题只要能在内阁通过,袁大总统即便不同意,又能如何?”

孙元起奇道:“你就确信能在内阁通过?”

莉莉丝撇嘴道:“在内阁十一人中,唐总理签订协议,他自然会同意的;相信与华熙银行签订裁军善后借款协议,会对同盟会大有好处,自然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