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部分 (第1/4页)

赵秉钧吐出四个字:“杞人忧天!”

“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唐绍仪纠正道:“正是有鉴于此,唐某见六国银行团一意坚持监督我国政府财政的条件,只好婉言谢绝,另寻它家。经过几番挑选商谈,最终选定进来声名鹊起的华熙银行作为借款对象,华熙银行同意借款500万元,条件也非常优惠,年利息只有三厘。而六国银行团的利息是五厘!”

赵秉钧道:“只怕咱们给出的条件也很‘优惠’吧?”

“我们的条件是以京张铁路收入及财产作为担保,给予华熙银行在全国范围内的货币发行权。”既然签署的协议要在内阁通过,自然要把所有条款公之于众,所以唐绍仪也没有隐瞒。

赵秉钧惊讶出声:“什么?你居然要把货币发行权给华熙银行?”

他居然也知道货币发行权,由此可见是有备而来。

唐绍仪神色不动:“是啊!现在全国金融市场混乱,货币种类繁多,严重阻碍货物流通与经济发展,急需由某家银行统一货币。而华熙银行发行的银元雕工精美、轻重适宜,已经在长江流域得到广泛流通,并逐渐向全国蔓延,想来在座各位也都用过。既然它已经有货币发行之实,现在给它一个虚名又何妨?”

赵秉钧瞪大眼睛:“可华熙银行是一家外国银行,怎么能把我们的货币发行权给它?”

唐绍仪轻描淡写地说道:“谁说华熙银行是外国银行?纯粹是以讹传讹!就唐某所知,华熙银行的股东近乎百分之百都是我国国民,怎么可能是外国银行?”

赵秉钧顿时跳了起来:“胡说!谁不知道华熙银行的经理是位美利坚女子?唐少川,你以为你信口胡说就能骗过在座各位么?”

此时张謇轻声说道:“老夫听说,华熙银行经理莉莉丝女士已经加入中国国籍了。百熙,你说是不是?”

孙元起只好答道:“啬翁说的没错!去年年底为解决川陕等地银元短缺,华熙银行与四川、陕西、甘肃等省联手发行货币,当时怕各地士绅因华熙银行是外资银行而拒用新版银元,莉莉丝女士便在四川加入了中国国籍。”

赵秉钧顿时气得怒发冲冠,手指点着孙元起张謇等人:“你、你们……!”

唐绍仪兀自不觉道:“大家还有什么意见么?如果没有意见的话,那我们还是举手表决吧!”说完自己举起了胳膊。

孙元起、张謇、汤寿潜自然投赞成票,宋教仁、王宠惠也很快举手赞成。如此一来,即便袁系的赵秉钧、段祺瑞、刘冠雄以及中间派陆征祥、熊希龄等五人全部投反对票,这些议案也可以获得简单多数而在国务会议通过。

不待剩余的几个人表态,赵秉钧便恨声说道:“反正协议还要到大总统府用印。即便你们在内阁勉强通过,在大总统那里也过不去!”说罢拂袖而去,留下众人在会议室里大眼瞪小眼。(未完待续。)

ps: 懒筋又犯了,码字有点不在状态,面前凑足三千字。抱歉!!

三五〇、旧赐铜山许铸钱(上)

赵秉钧这可不是虚言恫吓。

按照民国初年的政治架构,就算提案在内阁全票通过,没有大总统府的批准和用印,最终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很明显,赵秉钧今天出席国务会议的目的,就是受袁世凯之命出面阻止借款提案的通过。现在目的没有达到,隐藏于幕后的老袁自然要跳到前台亲自出手。想到这一层,唐绍仪、孙元起等都不免有些英雄气短。

赵秉钧走后,国务会议的气氛也变得沉闷起来,草草通过包括设立稽勋局在内的几项提案后,唐绍仪便宣布会议结束。待秘书厅整理好会议文件,他夹着公文包匆忙赶往大总统府,向袁世凯当面请示去了。孙元起则兴味索然地返回了什刹海旧居。

莉莉丝正在书房翻阅文件,见孙元起回来便迫不及待地起身问道:“扬克,事情怎么样?”

孙元起简要介绍道:“我先拜会了张謇、汤寿潜两位总长,他们愿意投票支持,不过张謇的条件是要华熙银行在取得全国的货币发行权后,帮助他成立一到两家小银行;而汤寿潜的条件则是要华熙银行与他们浙江兴业银行实行货币互兑。我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便擅自做主,替你答应了他们。”

莉莉丝笑道:“什么叫擅自做主?你是华熙银行的最大股东,本来就拥有决定权好不好?不过这两个条件确实没什么太大问题,你答应他们也无不可。纵观世界银行业。哪家大银行周边不是依附着无数中小银行?反正多它们一个不多,少他们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