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部分 (第1/4页)

陈训恩被杨杰说得有点意动,心里开始默默思忖出兵湖北到底有几成胜算。

“彦及、耿光,你们说得有点远了!”孙元起突然清了清嗓子说道:“我刚才所说的问题关键,不仅在于我们是否要答应方旭初的请求派兵入鄂,还在于如果我们派兵入鄂的话是否合法。张春山遇害消息传出。京城上下一片哗然。为什么会舆论大哗呢?张春山首义元勋的身份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执行的手续不合法。即便手续被斥为不合法。毕竟还是经过了大总统的签署、陆军总长的副署以及军政执法处的执行。如果我们私自派兵入鄂的话,连不合法的手续都没有,岂不是更不合法?那时候全国的舆论又将怎样?

“之前我和中山先生、大总统、少川总理等人谈话的时候,曾一再强调要把政治斗争尽量约束在参议院内部,而不是诉诸武力,从而保证国民日常生活基本稳定、农业工商业健康发展,尽快恢复国家元气。如果现在为了一己私利而食言自肥的话,孙某有何颜面在此面对他们?又有何面目去做教书育人的教育总长?所以无论如何,我都不愿意开私自兴兵、破坏共和这个先河!”

“先生!”杨杰皱眉叫了一声,“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何况湖北对于四川至关重要!川陕虽然有夔门之险、崤函之固,号为天府之地,但从全国格局来看,气象却略显局促。因为川陕的南、北、西三个方向不是高山大川、瘴疠丛生,就是戈壁荒漠、草原千里,人烟稀少,民夷杂处,形同鸡肋,得失皆无关大局。要想有所作为,只有向东发展。

“向东有三条路,一条由山西出娘子关、平型关直捣京师;一条由函谷关东下,席卷河南、直隶、山东。只是这两条路都要直接面对袁项城的北洋军,而且袁项城早已在河南、直隶险要之地设置重兵把守,短时间内很难撼动。所以只剩下最后一条路,那就是沿长江而下,攻占湖北。湖北为九省通衢,上通巴蜀,下接吴越,北可沿卢汉线直逼中原,南可俯窥湘桂,实为兵家必争之地。现在是天赐良机,‘天与弗取,反受其咎’啊!”

陈训恩也劝道:“大人,之前湖北都督是黎黄陂,我们还可以接受,因为黎黄陂虽是副总统,但手里只有一省之地,根本无法对抗川、陕、甘、晋四省的合力,所以四川可以高枕无忧。现在如果黎黄陂被劾去职,新任湖北都督绝对会是袁项城的心腹,——如果不是袁系人物,大总统府很可能故技重施,效法对付王铁珊(王芝祥)的伎俩,不在委任书上用印。——如此一来,长江的咽喉要道就会被袁项城牢牢扼住,那四川就危矣!”

孙元起道:“彦及放心,革命党是绝对不会放弃湖北都督一职的。如果袁项城敢提名自己的心腹担任鄂督,我们新中国党就和同盟会联手,在内阁中否决掉大总统府的任命。”

陈训恩摇头道:“那也不妥,长江水道如此重要,终究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比较安全!”

孙元起道:“我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现在民国肇始,全国上下都应遵循法治精神,为后世立下楷模。以暴制暴、以非法对付非法,虽然可以博得一时之利,但会败坏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最好还是退让一步。”

杨杰眼睛一转:“既然先生想要长江水道,又想不违背禁用武力的诺言,学生倒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哦?”孙元起、陈训恩都有些好奇。

杨杰道:“方旭初虽然发电报给我们表露归顺投诚之意,但他现在还在湖北境内,还算是湖北都督府的一份子。如果由他率兵占据湖北,自然不能算先生食言。”

陈训恩反驳道:“如今方旭初率领将校团和军令司卫队千余人在襄阳、郧阳一带驻扎,自保尚嫌不足,哪来实力占据湖北全省?黎黄陂手中的8个镇可不是吃素的!就算那8个镇士兵全都是土鸡瓦狗,跪成一排任由方旭初所部砍头,只怕累也能累死他们!”

杨杰笑道:“方旭初麾下没兵,可是咱们陕西、四川有啊!学生的计策就是让蒋作宾、张凤翙从陕西,刘明昭、尹昌衡从四川分别带4000人入鄂,和方旭初所部整编成一个镇,先在襄阳、郧阳一带站稳脚跟再说。时机得宜则兵分两路,一路由德安府攻入,然后沿卢汉线南下;一路攻入安陆府,顺汉水直下,同时包抄汉阳、武昌。如果不凑巧,那就分兵占领与四川毗邻的宜昌、施南两地,在四川、湖南、湖北交界之地钉下一个楔子,等待将来的机会。”

陈训恩起身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然后点头道:“占领施南,可以确保武睦山脉所产的黄花蒿原料不外泄;占领宜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