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部分 (第1/4页)

那位锦衣华服的中年人挥挥手:“之前我和少泉老弟在那个包厢吃过几次饭,感觉很是不错。今儿是特意过来故地重游,还请店家行个方便。价钱什么的,一切好说!”说完抛出两枚孙大头。

伙计顿时乐得见眉不见眼:“二位老爷屋里请。小的这就给您腾包厢去!”伙计倒是很有手段,片刻工夫就把包厢腾了出来。

杨捷三进了包厢略略打量几眼,便摇头叹息道:“虽然还是原来的老地方,不过却完全变了味道。记得以前房间的窗户都是精雕细刻的苏式花窗,如今却换成了大块的玻璃,亮则亮矣,那种雅致的氛围却消失殆尽。还有墙上挂的字画。以前都是京城名家的手笔,喝酒品茗之余再欣赏名家笔墨,何等的有风韵!现在却贴着不知所谓的西洋画。还摆着一架不知所谓的铜喇叭,有何意味可言?”

伙计小意地解释道:“那个铜喇叭是日本蓄音器商会新出的留声机,价值数十块大洋呢!”

杨捷三瞪了他一眼:“喝酒吃饭的地方,摆这种物事作甚!”

吴同甲此时笑着插话道:“那你们店的招牌菜还是蟹粉狮子头、松鹤醉膏蟹、响油鳝糊、松鼠鳜鱼么?赶紧捡几个拿手的尽快端上来。还有炭火盆也要生得旺旺的!前几天住在招待所还不觉得冷。今天出门才觉得京城冬天冷得邪乎。”

伙计又问道:“二位爷。小店新从上海、广州聘请了几位番菜大厨,擅长制作英法意德各国菜品,尤其是铁排鸡、火腿蛋、西米布丁、香蕉夹饼、鸡绒鲍鱼汤、洋葱牛肉汤,味道之美冠绝京城。不少老爷光临小店就是为品尝这几道菜肴,二位爷要不要也尝尝?”

见杨捷三有发飙迹象,吴同甲赶紧说道:“我们来此只为怀旧,所以只点以前的老菜品。我们要是为了吃番菜,那就直接去城外的新中国党招待所了。那里的菜肴才是真正地道。我觉得你们一壶春别老想着上什么新菜品,关键还得先考虑顾客的感受。比如这天寒地冻的,要是包厢装上暖气,岂不比那些番菜更吸引人?”

小二赔笑道:“老爷教训的是。只是小店本小利薄,哪能用得起暖气那么精贵的东西?故而只能退求其次,在菜品上下下功夫。还请老爷见谅!”

等小二退了下去准备酒菜,吴同甲才低声问道:“少泉老弟,愚兄记得你以前养气功夫颇为深厚,虽然未必达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但大多时候还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为何今天如此大动肝火?是不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

杨捷三脸色更加阴沉,半晌才说道:“自逊国以来,太后便终日愁苦郁郁不乐,遂至积郁成疾,正月间经御医佟质夫、张午樵二人诊治,病症稍微渐轻。孰料正月初十适逢太后万寿节(生日),循例于御殿受贺,见到逆贼袁慰亭专使梁燕孙以外国使臣觐见之礼相贺,不禁悲从中来,致使病情加剧,如今已卧床不起,百方医治无效,只怕、只怕大去之期不远矣!”

吴同甲也默然。

无论怎么说,他们和隆裕太后毕竟君臣一场,听闻她时日无多,心中也难免有些伤感。良久吴同甲才长叹一声:“太后这几十年实在是太苦了!”

“是啊,”杨捷三也是叹息,“太后这几十年实在是太苦了!”

确实如吴同甲、杨捷三两人所言,隆裕太后这些年确实过得非常辛苦。如果为清末民初的悲情人物编个排行榜的话,隆裕太后必定榜上有名。

作为慈禧太后之的侄女、光绪帝的表姐,隆裕太后有个非常不错的童年时光,她的悲剧是从被慈禧太后钦点为光绪皇帝的皇后开始的。这一切,似乎在隆裕太后入宫前就已经早有预兆。

隆裕与光绪的大婚庆典定于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二十七日,正当后宫上下为皇帝的大婚忙碌之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光绪十四年(1889)十二月十五日深夜,当时雪花纷飞滴水成冰,谁知紫禁城竟然突起大火,太和殿前的太和门化为废墟。

普通农夫农妇之家婚娶以前将对方八字请至家中,如果三日之内发生口角盗窃或器物毁损尚且视为不祥,何况是烧毁了紫禁城内的太和门这等大事?故而亲临火灾现场的翁同龢慨叹道:“此灾奇也,惊心动魄,奈何奈何!”但慈禧太后却一意孤行,决定婚礼如期举行,并且皇后必须经过太和门再入后宫。最后彩扎工匠日夜赶工,在火灾现场搭盖起一座足可以假乱真的太和门,才最终解决难题。

实话说,隆裕太后姿色并不出众,在甄选后妃时就没有得到光绪皇帝的青睐,在被慈禧太后强硬指婚之后,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