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 (第1/4页)

闹钢傅愕阆吕肟�恕�

倒是苏景涵虽心中也怨恨宋氏,可作为儿子他从小所受的教导却不允他不孝,倒是上前搀扶起了宋氏,那些百姓还在丢着烂菜叶,一只臭鸡蛋一下子砸在了苏景涵的额头上,腥臭的蛋液沿着脸颊往下滑。

苏景涵的容貌继承了宋氏和苏定文的全部优点,而宋氏和苏定文都是容貌上乘的,苏景涵的容貌自然颇为俊美,英俊挺拔的儿子,少年有成,一向又进取懂事的儿子,因为自己被如此对待。

宋氏瞧着只觉满心都是刺痛懊悔,此刻她宁肯苏景涵丢下自己离开,也不愿看着这样孝顺的儿子因为她而受到世人的谴责,忍受这样的谩骂耻辱。

可是宋氏知道,这一生,苏景涵都不可能再摆脱被嗤笑的命运,因为他有一个像她一样阴毒狠辣的母亲。

宋氏目光呆滞地被苏景涵搀扶着往外走,木然地看着四周,那些讥笑的,鄙夷的,不耻的,谩骂的脸庞在她眼中不断放大,她有些听不清他们在骂着什么,脑中嗡嗡地直响。

眼前的声音和谩骂的人群,渐渐的宋氏都看不见了,她眼前晃过几个儿女的身影,曾经以端方淑雅而闻名京城的大女儿,如今因她而被婆家厌恶,曾经懂事又温婉的二女儿,如今因复仇而陪葬了一辈子,曾经天真娇蛮的小女儿,因她的算计一辈子都将被关在家庙中青灯古佛,还有眼前优秀的儿子,一辈子的仕途都要因有一个她这样的母亲而葬送……

这些皆是因她之过,若非她被仇恨迷了眼睛,若非她要作践庶出子女,若非她走火入魔,无可自拔,也许他们如今都还好好的。

他们都还年轻,很容易冲动走上歧路,这些要怪只能怪她这个做母亲的。

宋氏这一刻是真的悔恨了,想到就这样回去,苏定文定然容不得她,等到的也不过是一纸休书,或是一碗毒药,宋氏眼眸中陡然放出了奇彩来。

她不能被休,她被休了,孩子的处境将会更加雪上加霜,与其回去等着一封休书,或者是一碗毒药,还不如就死在这公堂上,还能博取一个知错能改,刚烈知悔的名声。

她如今这样,活着除了拖累孩子们又还能有什么用处?她这样的人还要活着做什么?!

宋氏想着,猛然推开了搀扶着自己的苏景涵,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道:“妾身自知罪孽深重,谋害夫君的子女,妾身上愧于父母公婆,中愧于夫君,下更愧于儿女,妾身知错了,妾身的儿子是个孝顺孩子,你们不要打他,不要骂他,妾身给你们磕头了!”

宋氏猛然推开苏景涵,跪下说出这样一番话来,接着竟是一头往府衙门前的石狮子上撞了过去。

谁都没有想到她会突然这样,待反应过来时,却已是头破血流,宋氏身子也软软地倒了下去。

苏景涵愣愣看着,待四周尖叫声响起,他才骤然反应过来,扑上前将宋氏抱了起来,只可惜宋氏的眼神已经开始涣散,只喃喃说着什么。

苏景涵将头贴过去,却闻宋氏道:“原谅母亲……若有来世,只愿……只愿再不要嫁……嫁……”

她的话没能说完便头一歪,彻底没了声音,一滴泪沿着苍老的眼角滚落了下去,带着无尽的悔恨和不甘。

苏景涵却听懂了宋氏的话。

若然有来世,只愿再不嫁给他的父亲。

若非嫁给了青梅竹马的表哥,若非相信了父亲的海誓山盟,若非和父亲曾经有过五六年如胶似漆,唯有彼此的日子,母亲不会跌入魔障,无法自拔。不会那样容不得苏璎珞姐弟二人,那样便也不会被仇恨蒙蔽了双眼,更不会一步步走到今日这境地。

一切的源头,都在于父亲的言而无信。既然做不到,为何还要承诺,为何要瞒着母亲置办外室生儿育女!

宋氏一头撞死在了衙门口,而白氏却没有这样的胆气,她呆滞而惊恐地瞧着这一切,尖叫一声直接晕厥了过去。

苏定文在得知宋氏的死讯时,不过淡淡地说了声知道了。而白氏回到定安侯府却不等进府,便被挡在了门外,门房奉了苏定功之命,直接丢给白氏一纸休书便罢。

白氏哭喊着在门外不肯离开,可叹的是直到叫喊到夜幕降临,直到白氏的声音都喊破了也没有任何人出来看上她一眼,包括她生养的一双好儿女。

定安侯府这件事被闹得沸沸扬扬,成了天玺…年最后一场热闹,也是这年最大的丑闻。没一日便被传的京城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御史言官们弹劾定安侯府的奏章更是雪片一样飞,直到天玺帝一张圣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