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了他的感染,哈哈!”朱一民说完忍不住笑了。

来到刘备墓前,三人在石凳上坐下,任洁从背包里取出葵花、饮料,艾蕾说:“昭烈皇帝不听孔明和众臣劝告,报仇心切,强行出兵伐吴,导致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兵败成疾,最后死于白帝城,费了很多周折,才把灵柩运回这里下葬。你说那刘备,一向从谏如流,好多书上都说他,得孔明如鱼得水,对孔明是言听计从,为什么这次他偏偏就不听孔明的劝阻了,我还真的没搞懂。”

“刘备也是个个性很强的人,有时候很固执,甚至说是一意孤行。”朱一民说:“不仅仅是这一回,有好多事情都足以证明刘备不但是个犟拐拐,而且是一个很有偏心的人。”

“何以见得呢?”艾蕾问。

“仅以孟达为例,”朱一民说:“孟达是那个时代的一员名将,不但很有帅才而且很有战功,游走于刘璋、刘备、曹丕三大阵营之间,多次跳槽,在他的身上,比较充分地反映出当时的人情世故。”

“你是说孟达是个悲剧人物,但造成他悲剧结局的人却是刘备。”艾蕾接口道。

“不错,你看史籍上是这样塑造孟达的文学形象的:‘孟达初仕刘璋,与张松、法正为腹契友。璋遣达领精兵五千,迎刘备入川为援。后投刘备,庞统以达与霍峻守葭萌关。后为张鲁将马超所攻,先主救之。后曹操遣张郃攻葭萌关,为黄忠、严颜所救。后关羽被围麦城,廖化突围求救,孟达劝刘封不应,刘封从之。关羽败死,刘备怒,及彭羕死,孟达随上庸、房陵都尉申耽、申仪投魏,丕加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领新城太守,去守襄阳、樊城。达使人赍赴蜀寨招降刘封,封扯书斩使。后诸葛亮北伐,孟达欲应之。孟达心腹人李辅并达外甥邓贤出首,司马懿暗袭之,孟达被申耽一枪刺于马下。’孟达的形象呼之欲出。”朱一民一口气背完史书对孟达一生的总结。

“正是,孟达原是刘璋的部下。刘璋无能,孟达就与法正等人合计,让刘备轻巧取了西川。刘备得西川后,封法正为蜀郡太守,孟达只被封为宜都太守,蜀郡是郡,宜都只是个县,县守比郡守官小多了,孟达虽有不爽,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忍了。”艾蕾补充说。

“他不忍不行啦,顶头上司刘备不重用他。”一直在一旁听艾、朱二人谈论而没有搭言的任洁笑着说。

“这还不算。孟达在宜都坐了几年冷板凳,后来刘备命令他向北攻打房陵、上庸、西城,他领兵接连攻下房陵、上庸,这时,刘备派养子刘封前来争功,于是,西城也攻下来了,三城攻下,孟达独攻二城,与刘封合攻一城,功劳不可谓不大,而刘备偏不予封赏。”艾蕾有些打抱不平。

“可是刘封后来还不是被刘备杀了吗?”任洁说。

“不错,刘封是被刘备杀了,但是那另有原因。”朱一民说:“刘备杀刘封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刘备对刘封不发兵救关羽,致使关羽败走麦城怀恨在心。刘封临死之际说道,悔不听孟达之言,刘备为之涕泣。”

艾蕾接着说:“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说的,刘封为人刚猛,担心以后后主难以制服,故赐死刘封。”

“对对对,这样看来,刘备杀之也是不得已,有不忍之心。其实刘封的死,也是这人不能明辨大局,未能及时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断所导致的,刘封是个不甚明智的人。”朱一民说。

“我明白了,”任洁接口道:“其实刘封的处境很尴尬,历史上的刘封在阿斗出生之前,就被刘备认为干儿子了,记得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萧衍也有这个问题,先是还没儿子的时候过继了一个养子,后来自己又生了儿子,养子的处境就很尴尬,后来也叛变了。”

“正统观念太重了呗,刘备先认的刘封,后生的刘禅,谁接老爸的位啊?多么高难度的选择题呀!”艾蕾笑着说。

“所以,刘封对关羽见死不救只是造成了刘备杀刘封的口实,而且诸葛亮将来毫无疑问会拥护嫡子的,不然的话,刘封当皇帝肯定要杀死诸葛亮,诸葛亮当然也要对刘封落井下石啊,刘封不死才怪呢!”朱一民说。

“我明白了刘封的死是有内在原因的,但是死前他为什么说‘悔不听孟达之言’呢?孟达曾对他说过什么吗?”任洁问。

“当然说过啊!”朱一民说:“《三国志·刘封传》中记录了孟达劝降刘封时的书信。达与封书曰:‘古人有言:疏不间亲,新不加旧。此谓上明下直,谗慝不行也。若乃权君谲主,贤父慈亲,犹有忠臣蹈功以罹祸,孝子抱仁以陷难,种、商、白起、孝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