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琴声沉寂,箫声复起,诉不尽的都是志向未酬,现实的沉重,心中苍凉无限,如泣如诉如悲如怒。

宗北望突然间想起了什么,对关柔水说:“柔水,你先回去休息吧,我有一点事去去就来”,说完便跃上墙头,循着箫声而去。 。。

乱世中情愁3

跃过几座房屋,便可见一大片的湖面,湖水之中灯影摇曳,湖边无数亭台楼阁,但远处却是一座极高的山。

山正是栖霞岭,湖便是西湖。

仔细辩听,箫声在山脚之下,宗北望跃房而过,再近了便听得出那箫声正在对着“岳王庙”的位置,于是他随手从一户人家处找了块木板一枝竹杆,脚踏板上,施展起轻功,借竿之力如飞激进,不一会儿那箫声便清楚可闻。

宗北望轻跃上岸,月光之下便见得亭子里有一人正靠着亭柱吹箫,抬头看时,亭子上赫然有三个字“风波亭”。

那是一个穿着淡黄衫的中年文士,他已经感觉到了宗北望的到来,便停止了吹箫,长叹了一口气,回身望着宗北望。

落拓而居傲,藏着无尽的对世俗的仇恨与鄙夷般,脸上罩着一层漠然。

宗北望一看得那张脸便异常的兴奋激动起来:“杨叔叔,果然是您!”

吹箫人的神情依然漠然问:“北望,有什么事吗?”

宗北望说:“我派人到处打听您的消息,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您!”

吹箫人问:“你找我干什么?”

宗北望说:“蒙古兵来势汹汹,屡破我城池,中原正是差人之际,杨叔叔名列“中原五独”,武功盖世,若能有杨叔叔相助,事半功倍矣。”

原来吹箫人正是名列“中原五独”的“西浪”杨白寒,他说:“我如今浪迹天涯,自生自灭,早已不过问朝廷国事。”

宗北望说:“我知道您看不惯皇帝昏庸,小人得志,奸臣当道,可是外族入侵并不只关乎皇帝江山,更关乎民族的尊严,百姓的安危,蒙古人居然把人按等级分,先降的西复大理为二等,金人三等,宋人还被列为四等,这等奇耻大辱岂能容忍?身为宋人又岂能置身事外,看故土沦陷,民族危亡!”

杨白寒沉默不语,看着西湖远方,眼中无尽忧伤,半晌才长叹一口气:“生平志向又岂只是与凡人争锋,一刀一枪又岂能痛快淋漓,无挥兵之权又何谈抱负!”

宗北望也不由得黯然无语,曾经鼎鼎大名的大宋第一捕,如今名震中原的“中原五独”中的“西浪”杨白寒又岂是漠然无志之人,宋孝宗和平年代,多少大案要案大犯要犯,在他面前相形见拙,无处藏身,手到擒来,然而宋熙宋即位昏庸无道,骄宠着一班小人,那班小人为所欲为,目无王法,连同他们的亲戚走狗也都肆意横行,强横霸道,而身为捕快的杨白寒竟无法法办,有大官撑腰,有皇帝纵容,一个小小的捕快算得了什么?

国师花通天的大儿子“百花风雪摧心剑”花风雪一怒之下杀了御使大夫风镇北,杨白寒法办不了;花通天的小儿子“一夜*”花中狼无数次奸淫良家妇女,,民声怨愤,他无可奈何;花通天的大女儿花千娇是宋熙宗的爱妾,现实的世道,权力就是法律,权越*越大,杨白寒也曾冒着风险把花中狼抓过,但很快就被救了,还倒受了不服从上级安排的责罚。

无法法办坏人也不算什么,更甚的是无辜的平民百姓与正直忠义之士因为一不小心成了当权者利益的阻碍或损害者,即使并没违背法律原则,但一样要遭遇打击*,而朝廷居然要他充当刽子手,强迫他去充当,这对于嫉恶如仇,满腔正义的他又是如何的心情?然而当蒙古犯境,他请愿去边关守城杀敌,却被皇帝与奸臣讥讽为小小捕快,岂可上得战场。

他的志向他的理想在现实的昏暗之中一点一点的冷缩枯萎,最终满脸悲愤的离开了曾经让他信誓旦旦,满腔热血的国度,一个人跑到了西凉荒山之中,过着隐世的日子,偶尔到江湖走走,却也是一派漠然,但他的深心里却藏着无尽的愤恨,愤世嫉俗。

杨白寒又看着不远处的“岳王庙”说:“就算是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又能如何呢?打天下的人是值得称颂的,可坐天下的人又有几个是开明无私的呢?坐天下的人更多的是沉恋于江山的安乐,根本不了解江山以外的东西,当年的岳元帅功比日月,却反遭皇帝猜忌惹上杀身之祸,一将功成万骨枯,飞乌尽,良弓藏,历史以来多少悲剧重复的上演,何必呢?”

宗北望无奈的叹口气:“杨叔叔隐居西凉荒山,突然来京,想必是为太子殿下的事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