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1/4页)

三十六骑,依次登上渡船。空然大师六骑也随后上船。

定然大师对空然大师道:“怎么,你们也要去广贤庄?”

“不。”简短明了的回答。

“那为什么上船?”

“听说广贤庄前的山隘口还有人在捣乱,所以我决定护送你们过隘口。我们是护法僧,你们是佛法僧,我们护送你们本是份内的事,不是吗?”

定然大师默默地点点头。他虽是大佛堂温和派的人,但对空然大师历来尊重,两人关系也甚好,说实话,他还真愿空然大师能与他们一道去广贤庄。

群豪相继登船,渡船连人带马载向对岸。

杨玉、石啸天、陈青云与智仁、定然、空然等人共乘一船。

谁也没说话,没吭声。虽在河面,风大浪急,空气仍是显得沉闷压抑。

杨玉在想,空然大师既是父亲的朋友,为何派三位护法帮助百合神教教主,到鹅风堡先要劫娘,后要掘娘的坟?

石啸天为何对三位护法装着不认识?

他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玉哥!”他耳旁响起了石啸天甜蜜、诱人的声音,顿时,心中的疑云消失,取而代之的又是一个个绮丽的梦。

石啸天一面用媚功控制着杨玉,一面再次审度着自己的计划,她发觉计划中有个最大的漏洞,那就是未曾预料到空然大师的出现。

她越是细想,就越意识到空然大师将是她最可怕、最危险的敌人!

其实,她没有任何根据和理由,她只是一种潜在的意识。然而,女人的这种意识,往往比巫婆的预言还要灵验。

上岸后,行不到十里,便是通向广贤庄的山隘口。

山隘口,又堵塞着一群人。

空然大师说得不错,和大汶口渡口一样,山隘口也有人捣乱。

一张八仙桌横在道中央。

桌旁两根长竿挑着一幅对联。

上联:积德行善来世图报

下联:修复少林广求募捐

横批:一两过关

桌前一只开口木箱,箱上贴着一纸,纸上写着“功德箱”三个大字。

功德箱旁站着两个身披袈裟的光头和尚。

这两个和尚,一高一矮,一胖一瘦。

高的往人前一站,高出一个头,一张国字脸上挂了一溜子络腮胡,浓眉,大眼,阔嘴,倒也威风。此时站在路口,俨然一位把关守塞的武将。

矮的往人前一站,伸头不过人肩,长得獐头鼠目,面瘦如骷髅,皮肉像是贴上去的一样,用绣花针也挑不出四两肉的脸上,满是狡诈神色。

这二人不别人,就是江湖上恶名远扬的五法大师和六不秃僧。

五法大师原法名圆云,本是少林寺中弟子,生性好斗,惹是生非,非但如此,他还自作聪明,创立“佛学”与佛门分庭抗礼,脱离少林寺后,他曾创建了佛学堂,立下了自己的佛法、道法、学法、归堂法和刑法。他那狗屁不通的佛学堂,不到一个月就散伙了,但他却得了个“五法大师”的美名。从此以后,每逢寺院讲佛论课,他总要设法捣乱,是佛门中的大恶人。

六不秃僧,原法名色空,也是少林寺中弟子,只因不守寺规,偷鸡摸狗,暗宿娼妓,被逐出山门,此后他便流落江湖,为非作歹。他也不还俗,仍是和尚打扮,自称“六不大师”,不戒酒,不戒荤,不戒色,不戒偷,不戒抢,不戒杀生。人们恨他劣行,故称之六不秃僧。

他俩的体形外貌心性完全不同,却有两个共同之处。

他们同是被逐出少林寺的和尚。

他们同是少林寺中武功极高的高手。

否则,他们决没有这种胆量,敢在这群雄集萃的山隘口设下关卡,也决没有胆量打出为少林募捐的旗号。

有人在投钱过关。

投钱的人大多与少林无关。他们不愿得罪这两个大恶僧,或装作不识,或装聋作哑只认募捐对象,不认收捐之人,匆匆投钱跨过关去,把两个恶僧留给后面的人去诅咒。

停步在隘口道上的人,大多是与少林寺有些瓜葛的人,他们可绝不能向两个被少林寺逐出山门的败类募捐,修什么少林寺。这是对少林寺的极大侮辱。

与少林寺关系密切的人中,出家人自是占多数,因此停在隘口的人群中差不多有一半是和尚道士。

这些和尚和道士中已有十余人带伤,他们都是想替少林寺出头,挺身而出,而被两大恶僧打伤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