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 (第1/4页)

林清婉的活动范围有限,多是在林氏的产业周围打转,偶尔去卢氏家学拜访一下石慧石贤而已,所以身边留的人并不多。

林家的主要保护目标还是林玉滨。

把信寄出去,林清婉便开始准备夏收了。

今年苏州一带有些干旱,好在这两年林清婉让人将流经爵田的那条河扩宽了不少,又挖了那么多池塘,春夏之交时储存了不少水,所以最后小麦水稻都没旱着。

只是人辛苦了些,好在地里算得上丰收了。

地都是越种越肥的,这两年林清婉又让人往地里撒了不少的肥料,本来还粗糙的土地被养得土细了不少,加上水肥皆足,今年的小麦长得特别好。

如今地里已是黄橙橙的一片,方大同空着一条手臂走在林清婉的身侧,伸手扯了一条麦子给林清婉看。

“都是实心的,今年的收成不比去年的差。”方大同高兴的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道:“姑奶奶,找个好日子开镰吧。”

“回头我问问天气,若这几天太阳都好,我们就开镰。”林清婉举目望去,一望无际的小麦和水稻,小麦是黄的,水稻还是绿油油的,往左则是成片的桑园,再往左则是一片果园。

她嘴角忍不住上翘,问道:“到时候让牧园把牛都赶过来,人也能轻松些。”

方大同眼睛一亮,更加高兴了。

今年牧园又添了不少牛,最关键的是,头一批养的牛犊子长大了,已经能拉犁干活儿了。

开春那会儿就帮了不少忙,现在夏收,牛倒不辛苦,只要拉拉车就行,比开春那会儿可悠闲多了。

现在方大同为农庄的总管事,可牧园,桑园和果园却是分开管理的,他要用牛还得问过钟大管事才行。

这下林清婉直接下令,可比钟大管事说的话还管用。

“方大叔有空不如到牧园那边走走,”林清婉道:“钟大管事现在管的事多,农庄这边他只怕有些顾不过来,所以我打算叫你把牧园一块儿管了。”

方大同聪明,除了识字少外没别的毛病,所以林清婉打算慢慢的让她接手钟大管事在农庄这边的工作,到时候总领整个农庄。

而不是只负责粮食这一块儿。

随着林家产业的扩大,钟大管事要做的事也多了,甚至本来只负责林府事务的林管家都被他拉去分担。

没办法,林氏纸坊,织坊和绣坊发展得太快了,就算织坊和绣坊没了铺面,但因为林清婉在农庄里种了不少桑树,每年养蚕的数量都在增加。

同样的,产出自然也在增加。

在大家都没反应过来时,林家每年出的锦绫绸缎已经占了苏州很大一个比例,不少外来的布商都是冲着她家来的。

所以不知不觉间织坊已经扩大到需要加修房子了,所招的织娘也已经达到了林清婉才回苏州时的三倍。

钟大管事本来还没在意,因为他的主要精力还放在纸坊和书局里,一心把竹纸和草纸发扬光大。

还是四月那会儿一群小姑娘穿着同样的衣裳现身尚丹竹的笄礼上,让苏州的夫人小姐们注意到了林家的绣娘,然后便有人找了关系向林家下订单了。

绣坊本来都进入淡季了,硬是收了这么一批订单,下单子的人还都是苏州有头有脸的人家。

绣坊的管事不敢怠慢,连忙找上头的钟大管事请示。

钟大管事这才注意到,绣坊好像开了一条财路,连忙带着绣坊的管事巩固起来,那段时间开门迎客,让有意下单的夫人小姐可以上门选定服饰的样式,花样,甚至连绣娘都能选择。

当然,作为一名合格的商人,钟大管事当然要顺便推荐一下自家织坊里出的布料了。

这一下就不得了,织坊的生意也爆了一下。

这些夫人小姐都有钱得很,不然也不会到绣坊来订做衣服了,看见那精美的布料当然也没忍住买买买。

零卖和批发的价格当然是不一样的,钟大管事虽没按市价要她们的钱,却也比批发价格高了不少。

这么一批出去赚到的利润……

总之钟大管事都心动了,犹豫着是不是重新开一家布庄,也免得总是便宜了那些来批发的商人。

不过想到多便不精,如今林家人才有限,只怕店铺开出来也很难管理好,说不定还会与那些布庄绸缎庄起冲突。

所以钟大管事想想就算了,可这下他总算是留意到了织坊的变化。

织坊的人好似有点多了。

再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