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 (第1/4页)

抑着什么情绪。

“真可惜,砍废柴还是刀剑好使。”

刘辰庚并非无脑之人,他见眼前这两人样貌虽年轻,一举一动中自然透出一股稳如泰山般的厚重气势,并非江湖中未经世事的年轻一辈所能拥有。再者他毕竟也是前来请见于人,不得不忽略了对方口气中的不善,先礼后兵道:“敢问两位兄台能否左右各让一步,我欲前去与故人一会。”

司徒凝香不答,手腕也不见抬,五指笈张处,一蓬暗青色的针芒爆出,尽数射向刘辰庚身后五丈外左右两三丛茂密的灌木。

草木晃动中,场上形势又是一变,刘辰庚身前齐刷刷落下三道人影来。当先一人灰衣青铠,须发具白,手持丈二青缨砍刀,不是东齐三军虎将宋汗青还能是谁。左右两人一人青部短打玉簪约发,腰插判官笔,一人葱白长衣银丝束冠,肩负皮囊,内插药杵,正是诸葛长琨和糜去病。

司徒凝香乐道:“你们这群老儿,若要学那些暗卫杀手潜伏跟踪,最好还是把那些丈二砍刀给换换,否着目标太过于耀眼。”

他三人却是刚刚听说刘辰庚来到北燕露营地,生怕他遇到什么不测而匆匆忙忙赶来,一来边见到刘辰庚与这两人对峙,因形势不明而暂躲在一旁窥视。

诸葛长琨眼力独到,见这两人气势非同一般人可比,黑衣人如同黄河浮冰,凌厉刺骨,变化难测;白衣人如同陈年古井,乍一眼看去以为是死水一潭,而一旦陷入其中,则是顷刻可将人吞噬殆尽的深不见底。

显然非一般人物!

诸葛长琨于是趋前躬身道:“此处可是司徒若影所居之处?我国七皇子日前已下了拜帖,只因一直未得回音,心中挂念,前来看望。还望两位通融则个。”

他因看出司徒凝香显然正在气头不好说话,这一番言语是对着聂悯说的。

聂悯不答,长剑自侧斜上挽出一朵回云,正是西戗聂氏独门剑术破千军的起手式,言下之意便是——要从此路去,手下见真章。

糜去病越看越是心惊神驰,白衣人面目陌生,但这身沉凝古拙、隐而不发的气势,是不可刻意学得的。他在世这数十年来,也仅仅见过一人如此。那人当时还只是未及弱冠的少年……

他暗自摇头失笑,自己作为东齐最为出类拔萃的名医,但是却始终不及那个比他年轻了十几二十年的聂悯,虽是耿耿于怀却也不得不服。以至于今时今日,仅仅凭着些许相似的气机便又怀疑起这个面貌陌生的人是那个仅有点头较轻的神医。他最终还是忍不住试探道:“鄙乃东齐岁寒三友之糜去病。日前在战场之上远观那红衣公子气色不佳,可否通融一下,让区区为公子请脉?”

他岁寒三友当日在三军对垒中闻得笛曲,又见到那种声势。纵使四年前青阳宫、九阳教一役未得亲与,也断定那红衣人必定是失踪至今的司徒若影。否则七皇子也不会如此失魂落魄般只带了数名近卫便亲自前来探望,害得他们一大早疯疯癫癫般狂奔追来。

只是,他当日诊断司徒若影身中不可解之剧毒,本来在一年前就应当毒发身亡,不知道有何奇遇,竟然能存活至今。

刘辰庚听他这么一说,胸口没由来地抽涩了一下,突然低低开口传音问道:“他,身体果真不好?”

糜去病闻言,无奈非常。何止不好!

这个皇子,处理大事是没得说的思虑周全,但是小事却糊涂。若用两口之家打比方,刘辰庚就是属于管外不管内的大丈夫,虽然能在生意上决策千里、日进斗金,却不知道每日菜价几分几厘,和哪家大娘买菜又能便宜几分几厘。

又或者是因为他从来没曾失去过什么,所以并不知道有些东西是要好好保护起来的,否则便会一去而不复还。

比如人的健康,受过重伤的人常常落下病根,在此后只要一不注意,旧患发作,往往能要了命去。

他记得当年为那少年诊断的时候,情形已经颇不乐观,甚至可说是必死无疑。而前日他在阵后所见,那人气色隐带暗青,已是久疴之态。

糜去病看了看对面的白衣人,见他没有表示,知道自己也试探不出什么来,于是退了半步来到刘辰庚近侧,将日前对司徒若影的远观所见低声道出。

他暗自侧目看去,只见刘辰庚即便不动声色,眼中却已经露出了焦急之态。

可惜糜去病内力虽然不凡,但是专精于救治病人之道,并未耗费精力时间修习传音入密,对刘辰庚的一番低语还是被聂悯听到。

聂悯眸光微凝,继而浅浅叹了一口气,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