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部分 (第1/4页)

当然,配置在卢布林附近的德军机械化程度比起突入乌克兰的B集团军群来说要差很多很多,所以不太可能进行B集团军群那样的大规模滚动进攻,但从卢布林出发攻击前进上百公里到比亚韦斯托克还是没啥问题。

为了更有效的牵制敌人,德军还在卢布林东北方向发动了一系列的小规模进攻,努力造成一种德军正在占领更好的进攻出发阵位的假象。

总之,因为这个突击群的牵制,俄国人不得不在白俄罗斯与波兰交界的地区保留了相当强的作战部队,因此能用来攻击B集团军群侧翼的部队数量就相当有限了。而且俄军白俄罗斯方向的部队机械化程度不高,突破能力有限,在广袤的战场上只有两条腿的军队能产生的威胁实在比不上机械化军队。

在德军攻击集群最北方的第五集团军顺利挡住了从白俄罗斯来的攻击,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战场之间建立了防御线。

正面战场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六月二十八日,德军前锋终于突进到第聂伯河支流伊尔片河岸边,距离基辅只有不到三十公里。

林有德的德军突进速度比另一个时空小胡子的德军要慢,小胡子的德军6月22日开始巴巴罗萨,7月7日就已经攻占日托米尔,7月11日就抵达了现在林有德的德军抵达的位置。

但是小胡子的德军采用的是闪电战战法,讲究在窄正面上发起进攻并且取得突破,随后包抄和迂回敌人。在7月11日抵达基辅附近后,小胡子的南方集团军群装甲部队转向东南方,包抄仍然在作战的苏军西南方面军大部,发动了乌曼战役。直到当年八月底,小胡子的德军才歼灭了第聂伯河西岸的大部分苏军,将剩下的苏军挤压到基辅。

但林有德的战术和小胡子根本不一样,他的B集团军群比南方集团军群要强力得多,整个进攻投入的部队也多得多,整个乌克兰战线都是他的突破口,整个作战计划里根本没有包抄这个词,滚滚推进的德军装甲洪流这时候已经把西乌克兰的大部分俄军部队分割成互不相连的小块,西乌克兰的俄军已经完全无法组织起有序的抵抗,即没有统一指挥无法和友军配合,又缺乏后勤保障,摩托化程度较低的德军步兵部队正一点点扫荡这些被切割的俄军——实际上大部分俄军部队已经丧失了继续作战的意志。

到七月一日,德军统计部门上报的俘虏人数已经增加到四十万人,除此之外,统计部门估计溃散之后化整为零向家乡逃去的俄军数量也有几十万人之巨。

于是林有德的宣传机关开始拼命鼓吹“前所未有的巨大胜利”,林有德也顺理成章的成为可以和拿破仑比肩的伟人,只不过这一次“伟人”不再是征服者,而是“解放者”:将乌克兰人从俄罗斯人的压迫中解放出来,给饱受**帝国的压迫和剥削的人民带去了自由之光。

总之宣传嘛,当然是怎么伟光正怎么来了。

德军装甲部队和在基辅帮助进行城市防御的伞兵部队汇合后,从基辅的油库中得到补给,随后立刻投入到对俄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反冲击中,双方在基辅东北方的平原上进行了激烈的对攻战,随后装甲化的德军获得了胜利。

**

冬妮娅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装甲正倾斜着倒在地上。

她愣了好一会儿,才回想起来刚刚发生的事情,回想起失去意识的前一刻。

冬妮娅转动取景器,确认战场的状况,于是发现自己周围已经没有一台还能站着的俄军魔导装甲了。

而远处,敌人的方向,可以看见德军的魔导装甲正小心翼翼的向这边接近。

看起来自己没昏倒多久。

“被击溃了啊……”冬妮娅小声呢喃,不知道为什么,她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些天一直压在她身上的某种东西在“被打败了”的想法产生的那一瞬间,就烟消云散了。

冬妮娅没有去确认自己的机体能不能动——实际上,根据冬妮娅的记忆,在失去意识前她的机体应该没有受到什么硬性的损伤,她会失去意识只是因为短时间内抗下了很多发75毫米炮的攻击。

德国的战姬和她们的新式装甲固然是个难缠的对手,但躲在战姬后面用七十五毫米炮进行齐射的战车队也不遑多让。

战姬数量差不多的时候,来自常规部队的凶猛火力就成了影响战局的重要力量了。

冬妮娅小心翼翼的打开装甲的舱门——她可不希望动作太大让哪个神经紧张的德国姑娘扣下扳机,接着她慢慢的从舱门中爬出来,面向还在小心推进的德国人举起了双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