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部分 (第1/4页)

不过林有德这个当老爸的对这个状况似乎很满意,他看起来并不希望小璐像妮娅那样长成NICEBODY的大美人。

而小璐自己对这个状况也挺受用,她看来完全没有长成二姐那样的好身材的**,也从来不担心胸部什么的。相比之下比小璐年长的苏菲就很不淡定了,苏菲最近几年光长身高不长胸,连伊瑟拉那样的正常水准的胸部都没有,完全是个飞机场。为此苏菲都快愁死了,最近更是全身心的扑到化学和医学这两个学科去了,看来是要研究丰胸的办法。

说回小璐,虽然个头没长,但小璐的智慧却确确实实的增长了,此时她早就拥有了十几岁孩子的智商,林氏家族一向强悍的学习能力也展现了出来。不过,她的行动方式依然显得各种单纯,林有德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小璐太强了,所以根本不需要什么多余的算计和思考,就能过上惬意的生活。

小璐本人没有意识到这点,但她的潜意识肯定已经明白了,所以她活得无比的洒脱。这让林有德不由得想起自己家族中另一位长不大的“小家伙”——没错,就是喔酱。

当然,林有德的这些想法小璐都毫不知情,也不关心,她关心的两大问题是,今天有好玩的东西不,以及今天有好吃的东西不。

一屁股坐上莉莉丝的汽车后,小璐把最后一个奶糖塞进嘴里,一边允吸一边问三姐:“今天有新歌么?”

“没有,不可能每次都有新歌呀。而且只要唱唱老歌大家都会开心,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唱片机和录音带。”

虽然林有德的目标是把录音机普及到每个家庭,但现在看这个目标还有一段距离。虽然使用匣式磁带的录音机也已经准备就绪,但造价问题还是没能解决,距离让它们全面进入寻常百姓家还有相当的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在美国和英国,录音机还是钢条式,美国的电脑虽然起步比德国早,但是在储存媒介方面走岔了路,不过受到林有德在美国发售的磁带录音机的启发,美国人也开始研究用磁带作为电脑的储存媒介。

总而言之,这个时代大多数家庭要听音乐,要么就去听真人演奏的,不然就只能听广播或者唱片了。

但广播不能由个人决定听什么什么时候听,而唱片方面,这个时空的唱片业并不比另一个时空落后多少,但化学工业方面的落后使得唱片制作材料的进化速度要比另一个时空慢。这个时空的胶质唱片还是使用虫胶,原料基本被印度垄断,其他新材料唱片还未诞生。另外,这个时空的唱片依然是78转的高速唱片,那么大一张圆盘,只能录几分钟的音乐,听一整场交响乐得要不断的换盘换盘再换盘。

鉴于这种情况,林有德是准备直接跳过战后唱片业最兴旺的那段时间,直接进入录音带时代。

在另一个时空,其实1940年代就拥有了相当完备的录音室用的磁带录音机了,但推销方面遇到了很大的问题,所以录音机的生产厂商请到了平?克劳斯贝来为自己的产品“代言”。

克劳斯贝在自己的节目中使用录音机后,对效果非常的满意,下决心在自己之后所有的节目中都使用录音机,但他的伙计们不干了,伙计们担心录音机出篓子,所以建议克劳斯贝用磁带来剪辑和制作节目,做完之后转录到唱片上播放。

后来这种对新生事物的恐惧持续影响着录音机的普及,尽管磁带录音机的音质、使用方便程度以及在立体声方面的发展都全面超越了老古董胶质唱片,但唱片业依然靠着人们对新事物的抗拒坚持了二十年之久。但是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录音机还是全面击败了唱片,便于携带储存录音时间更长的录音带占领了整个市场,而唱片则变成了怀旧人士的情怀商品。

当然了,这也和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关。人类这种生物,在自己的生命中普遍呈现出一个接受能力由盛而衰的曲线,一个人,往往把他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存在的事物视作理所当然的存在,把他十岁到三十岁之间出现的事物看作未来的象征,并且乐于使用它们,但到了三十岁以后,他就会变得固执,渐渐的倾向于将大部分新事物视作旁门左道,并且拒绝接受他们。

林有德现在的宣传目标,就是抓住年轻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不光在宣传内容方面下功夫,在宣传渠道方面下的功夫也一点不少。录音机、电视等等,都是现在新兴的宣传渠道,喜欢新事物的年轻人对他们会有天然的亲近感,而且老一辈对这些事物的抵触也会变成年轻人认同这些东西的助力——年轻人们总是希望自己和老一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