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 (第1/4页)

“什么活啊?”我有些不情愿。

“带你吃狗肉去!”他随口说道。

“好好说话”我立刻反击。

“今天上午我接到一个线索,普西镇梁家屯村发生一件奇闻,主人死后,他的爱犬日夜守在坟边不离不弃!”骚瑞终于认真起来。

“哎呦,咱这里也有忠犬八公嘛”我有些不太相信。

美剧《忠犬八公的故事》很多朋友们都曾经看过。大学教授帕克收养了一只小狗,名为“八公”。八公每天早上送教授到车站,傍晚等待教授一起回家。不幸的是,教授因病辞世,再也不需要去车站坐车上班了,然而“八公”在之后依然每天按时在车站等待,直到最后死去。

这部电影很感人,我记得我是流了泪的。这部电影是有原型的。原型是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的日本,东京的八公犬铜像,是当地一大著名景点。

“原野哥,你发什么呆,去不去啊?这不是最合你胃口的菜吗?”骚瑞怂恿我赶紧出发。

“好吧”我懒洋洋地站起身来,其实我并不太相信这条新闻线索。为了引起记者关注,许多市民在打电话时喜欢夸大其词。

梁家屯距离市区不太远,我俩立刻驱车赶到这个村,进村后,我们先向村民们打听此事的真实性。村民们说,确有此事,狗的主人是一个单身汉。单身汉死了好几天了,狗现在应该还在坟地里。

再一番打听,我找到了这个单身汉的家………一栋破旧不堪的老平房。简陋的大门楼上,长了几根干枯的茅草,迎风飘摆;刻满皱纹的泛白木板大门虚掩着,在强风的吹动下不停地开合;几排玉米秸秆无精打采地趴在低矮的土院墙上。

我和骚瑞推开大门,穿过院子,但是我不愿意继续走进那低矮阴暗的房子,主人已经去世安葬了,我能想象地到房屋里脏乱不堪的场景。

村民们告诉我们,这个单身汉平时养了两条狗,不论是赶集、还是帮村民干活,这两条狗始终跟主人形影不离,有村民戏称这是“一家三口”。

单身汉的生活自然是艰苦寒酸的,清水煮面条、馒头就咸菜是他永恒不变的菜谱,但是这个单身汉不管吃什么,都是跟两条狗同吃。

我认为狗跟了单身汉这样的穷主人,它是幸福的,跟单身汉同吃同睡,胜过在普通家庭夹着尾巴吮吸冰冷的残羹。

村里有家馒头店,这个单身汉是这家馒头店的常客主顾。然而有一天馒头店老板突然发现:单身汉好几天没有来买馒头了!

“莫非他是生病了?”想到这里,店老板提了几个馒头,来到单身汉家准备上门探望。

馒头店老板来到单身汉家,看到大门没锁,就径自走进了正屋。谁知进屋以后,眼前的一幕吓他一跳:单身汉趴在炕前一动不动,已经死去多时,两只狗分别趴在主人的两边,“护卫”着的左右。

其中一只狗可能因为悲伤、饥渴已经死去,另一只狗状态也非常糟糕,它骨瘦如柴,神情忧伤,目光呆滞。

直到这时,村民们才直到单身汉死了。

单身汉无亲无故,村里人自然而然主动张罗起了他的后事,出殡当天,存活的这只狗就一直默默跟在队伍的后面,到了坟地,村民们把骨灰盒葬好之后,放鞭、烧纸,祭酒菜,行完这套程序,村民们就回了村。

但这时,这条狗还一直蹲在坟边望着坟头,不肯跟随村民们离开。当时村民们也没多想,以为它过一会就自动离开了。

但此后几日,村民们从附近经过或者在附近干农活时,发现这只狗还是一动不动蹲在坟边,村民们越发感觉惊诧。

狗通人性,这个人尽皆知,但是看见日夜在坟前守候主人的狗,村民们十分感动。好心村民想把狗赶回家,但是这只狗就是不肯回。无奈,村民们就用玉米秸秆在坟边搭了一个简易的狗棚,还拿来食物和水放在狗棚边。

“这狗还在坟地里啊?”骚瑞瞪着眼惊讶地问村民。

“在啊,就在村后边,我领着你们去。”一个热心的村民主动给我们带起了路。

旷野的风很大,呼呼的吹得我们睁不开眼。穿过一片松林,村民指了指前面一大片坟地:“看见那个狗了吧!”

我们往前看去,只见一只黄毛的土狗,静静地蹲坐在一个坟头边。神情极其暗香,甚至饱含慈爱,如同一个母亲静静守候着熟睡的孩子。

感觉到有人靠近,这只狗只是稍稍偏了一下头,瞟了我们一眼,便又转过头去,静静地望着坟头。

骚瑞见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