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题�丫�涞梅鬯椤�

“那垛底下是干燥的,泥刺猬像是用锤子打碎的,不是水泡的”小浩的爸爸对我说。

“那这是咋回事?”我不解地问。

小浩的爸爸又笑笑说:“谁知道呢!”

传说中,每过百年,修炼中的动物妖就会失去法术,被打回原形,应对天劫。往往最躲不过的,就是童子劫。童子劫是天劫的一种,被小孩子弄死的动物妖只能认命,不会寻仇。但除了童子劫之外,雷击也是最常见的天劫之一。这只有道行的刺猬,借用一个泥巴做的自己,巧妙躲过了一场天劫,实在令人惊叹。

小浩的爸爸说,从那那以后,再也见不到那只刺猬了。那只刺猬似乎感恩于小浩,此后几年里,小浩家生活一直顺风顺水,小浩中风卧床多年的奶奶去年就能走动了,今年小浩的爸爸做了一点小生意,又赚了不少。

“那我听说小浩还被称作灭害灵,这是咋回事呢?他经常祸害小动物么?”我问。

第七十四章 失踪的小超

“自从那个刺猬的事情出了以后,那些小动物见了小浩,好像都很害怕”小浩的父亲说。

“什么?”我感觉这是天方夜谭。

小浩的父亲说,他发现小浩有这个“特异功能”,是来自暑假期间的一次勤工俭学。

当地有许多蔬菜种植大户,生产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到了夏天,蔬菜上的青虫,就成了种植户们头疼的问题。怎样不打药除虫呢?人工捉虫费时费力,十分不划算,于是种植户们想出了一个办法:雇佣学校的孩子们捉虫子。

孩子们每人一垄,手拿玻璃瓶或者塑料袋,把捉到的虫子收集起来。最后“计件”发钱,一般来说,一个虫子两分钱。

捉虫子并不是很简单的差事,它并不是如同探囊取物一样,它也许需要技巧的。要确定虫子隐藏在植物的什么位置,完全靠生活经验积累。如果一个叶片上有白色的被咬过的痕迹,痕迹发干,叶片枯萎,那虫子是早已离开了,反之,被咬后的叶片依然鲜嫩,且上面有新鲜虫子粪便,那就小心翼翼剥开叶片,揪出其中的虫子。

虫子虽然小,但也是十分狡猾的,许多虫子会拟态、装死,甚至还会咬人。半天下来,一个小孩大约能挣十块钱左右。十块钱对一个小孩来说,已经是相当具有诱惑力了。

小浩也参与了几次捉虫,小浩每次总能赚别人两倍的钱。第一次大家认为是偶然,但是之后每次都是如此,人家就觉得奇怪了,种植户老板还以为小浩作假。

为此,有人专门跟在小浩后面。想看看小浩究竟是怎么捉虫的。只见小浩捉虫的方法跟别人并无二致,唯一不同的是,他每到一棵植株前后,只需要一分多钟,植株上的虫子会主动从蜷缩的叶片里爬出来,乖乖束手就擒。

小浩身上难道携带了某种诱惑虫子的气息?但小浩总是光着脚丫和膀子,只穿一条短裤,跟别人一样满头大汗。

后来小浩的父亲发现,小浩在家时,他特别招惹蚊虫,尤其到了夏天,小浩苦不堪言,蚊蝇总是绕着他飞来飞去,为此小浩的父亲专门带他去医院看了病,医生说,小浩身体健康,没有异常,只是提建议说,夏天尽量少穿黑色衣服,避免过多出汗。

小浩回家后,时时遵守着医嘱,但是并不奏效。尤其到了夜晚,蚊虫更是叨扰得厉害,没办法,吃完晚饭后,小浩就躲到蚊帐里写作业、捏泥巴。

小浩躲到蚊帐里后,蚊帐外很快便落上了密密麻麻的的蚊虫,这些蚊虫虎视眈眈,看得人麻心。小浩的爸爸将计就计,拿来灭虫剂,对着蚊帐就是一通喷,蚊子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

每天晚上,小浩的爸爸都要喷好几次,用小浩父亲的话说,“没喷一次,地上落下的死蚊子能扫办簸箕。”

那个夏天,小浩家用了好多个喷虫气雾剂,以至于村里小卖部库存的那些都被小浩家买走了。于是,不知道是谁跟小浩起了个绰号:灭害灵。

小浩特别容易招惹蚊虫,这跟他爱捏泥巴一样,在村里传为奇闻。

“现在你还有这本领?”我摸着小浩的头,问道。

“没了”小浩说。

小浩的父亲说,事情的转折出现在今年初夏,一天晚上,小浩的父亲半夜起夜上厕所,无意中发现睡熟了的小浩在睡梦中蹬开了蚊帐。小浩的父亲大惊,因为蚊帐里面,密密麻麻一层蚊子正附在蚊帐上。

“坏了,这下子岂不是把孩子咬坏了!”小浩的父亲打开灯,掀开小浩的蚊帐一看,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