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1/4页)

鋈斯��笮Α�

到了第二天,我那里也没有去,爸爸说先让我休息一天。等到明天去给我几个亲戚本家的爷爷拜年,都在县城里,有个爷爷的省城西宁。他说早一点把远出的亲戚走了也好。我问爸爸还没有到过年,拜什么年啊!没有想到爸爸说,管他到了没有,你去年没有去,要是等到正月里,有可能没有时间,再说了我们去了以后也没有什么拿,平时不要忘了人家,到时候你要是毕业了也好说话。

我的一个本家亲戚是我奶奶的堂哥,在我们区教育局当局长。我的几个堂哥和堂姐想当初读的都不是师范类的中专学校,都是经过我们这位局长阿爷的手才分配的。现在都在当教师。我想当初要转系也是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总想着朝里有人好做官,到时候工作的事情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情。不要说我是这样的想的,就是村里的人都在这样说,你们的尕赵已经在保险公司了保险了,工作是不用愁了。不过别人说的也有道理,不要说亲戚朋友,就是亲戚后面的亲戚和同乡的人,只要是别人找上去的,没有办不到的。

到了第二天,我很早就起来了,爸爸他们晚上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了拜年的东西。不过很简单,没有名贵的酒水,也没有高级的香烟。那些东西我们拿不起,对于一个局长的来说,那些东西有人送,他并不需要。我拿了一箱子的油炸馓子,还有两条新鲜的猪肉,大约有七八十斤,这些都是姐姐给我们的,自己没有吃留着送人了。还有就是自己家里过年蒸的馒头,另外就是妈妈费工夫熬夜做的几双鞋垫。我拿里这些东西就去拜年了。算是拜年也就是早早的打个招呼吧!也算做是个走后门吧,可能天地下没有我这样的走后门拿礼物的了。

我坐车去那位爷爷家我没有坐多长时间,因为他们都要上班,所以就在他们家吃了顿便饭。在吃饭的时候,我们聊到了这个话题,他说,让我自己抓紧,到时候毕业了以后,能在学校找就在学校里把合同签了,不要到家里来了。这几年的就业形式不太好,不像以前,不包分配。包括老师这一行也是招聘以后上岗,现在走一步看一步。

从那里走出来,我心里很闷。回家后我如实向爸爸他们说了这件事情,爸爸说,不管咋样,还不是当官的一句话。你就放心读吧!

第一百六十六章 捐钱

每年过年我们家都是那个样子,但是就在贫困的生活中却有着感人和美丽的故事发生。蜡月二十八,离我家不远的一个大伯来我们家借东西,他看到我们家都没有煤生火了,就叫我爸爸到他家去背两背篓的煤,我爸爸说不麻烦你了,你一个人生活也不宽余,挣钱也不容易。我的这个大伯跟我们一个姓,从三十几岁打光棍一直到现在已经是五六十岁的人,可是每年为了生活也要外出和年轻人一样打工。他的生活就可想而知了。可是那位大伯他却说,都这么多年的邻居了,人都有个难处的时候,没关系,你尽管来背,要不过年来人的时候,房子里不热乎。晚上我爸爸没有去背,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自己亲自背着一背篓的煤送到了我们家,他硬是让我爸爸再从他那里背了一背篓。爸爸回来的时候说,实际上他个人的煤也没有几片了,可能就过个正月十五。我们家就依靠着那两背篓的煤刚刚好过了元宵节。

临近过年的时候,村上今年要组织唱大戏,所以村里要求各家各户捐点钱做为唱戏的活动经费。实际上我们那穷地方即使捐款也捐不了多少,家里面有钱的捐个五六十,家里面如果有“十二茬庄稼”的(就是国家干部)就捐一百来块钱,如果是个体户什么的就捐三四十块钱。至于其他大部分家庭都是在贫困线上挣扎着,心肠最热心人也就捐个十块钱是最多的,大部分人就捐个一二块,二三块钱。捐款一结束就张榜公布。

捐款的那天村上的书记和村长会计都我家来了,爸爸不在,书记问我妈妈捐多少。我妈妈说,你们看我这家能拿得出来多少钱啊,就捐两块吧。可是妈妈说是两块钱,她自己身上没有带一分钱,她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出一分钱来。妈妈这样说着,旁边的奶奶却发话了。

“好书记啊!你看我们这个家,一个学生就够我们受的了。那还有什么捐的钱啊,到现在家里炉子里还没有个煤渣滓。我们拿什么捐啊,以前我们都捐过,就今年我们不捐了你看行不?”奶奶明显地不同意。她一边笑嘻嘻地给村里的领导说话,招呼他们做下来,让妈妈赶紧给倒茶,一边用眼睛斜瞅着妈妈。妈妈看到了,没有说话,就赶紧去倒茶了。农村里妇女没有什么发言权。奶奶让村里的领导做下来喝茶,他们没有坐,没有收到钱,也就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