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穷小子空手泡到了极品美女 作者:尕赵

第一章 高考的失落

2000年对我来是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是我人生的转折期。

八月份高原的天气依然是那样得迷人。当全国大部分地区还处在炎热的夏季的时候,高原过早地迎来了秋的凉爽。早上已经有落霜迹象,田野里放眼望去,地里的庄稼收割得一干二净,勤快一点人家连头遍茬子都翻过了。公路两边的白杨树上的落叶铺满了道路和路底下的水沟。有树林的地方被染成了金黄|色,给高原增加无限的生机。

八点钟邮局还没有上班,我们早在门口等了半个多小时,门一开,几个等通知书的学生就蜂涌而上,挤进了邮局的大厅。

录取通知书本来邮局要送上来的,可是我早已经按耐不住了,就早早地自己来拿。没想到来的人可真多!其中有家长有学生。那么多的人把邮局挤了个水泄不通。邮局的人就开始喊名字来拿信,拿到通知书的就开始迫不及待地拆开看,然后各自打听你考了什么学校,哪天走,学费是多少等等。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看看别人的录取通知书有兰州大学,有西北大学等,我心里很着急。终于到我了,我拿到后打开一看,我吃了一惊,我填的志愿连一个都没有录取!仔细一看是一所高职院校。霎时,我原来愉快的心情一扫而光,我不敢多看一眼通知书,匆匆地收起来胡乱地塞进口袋了,底着头像个战败的逃兵一样离开了邮局。生怕被别人知道我考的是高职院校。

现在我回想起来,感觉那时很傻。也许我多年来的自卑感就是从那张录取通知书开始的。

回到家里我给父母说,填的志愿一个也没有被录取,这个学校是调剂给我的。父亲没有说什么,母亲只是唠叨了几句。奶奶说:“还是你自己看吧,这个我不懂。”全家并没有因为我的这张通知书而高兴,一时间我们四口人陷入了僵局。

“还是去吧,今儿个的肝子比明儿个的肉香,万一复读一年考不上咋办?”父亲打破了这种僵局。“是啊还是去吧,考上了就是福啊,这么大个庄子考上的就你一个啊!”母亲附和说。“哎,去那不是一句话啊,几千块的学费从那里来啊?”奶奶考虑问题总是那么长远。就这样,他们三个你一言我一句地说着。我却陷入了自己的烦恼。

从父亲把我光着屁股送进学前班的时候,我的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最让父亲高兴的是我从小学到高中得来的那满墙的奖状。虽然家徒四壁,但是,父亲的精神却十足。每当大人们谈起自己的孩子的时候,那是父亲最为得意的时候。别人都说,你们家的尕赵一定会给你争气的,到时候考上大学你们就不用过这土里刨食的生活了,儿子把你们接去住楼房啦。父亲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却乐得开花。对于这种近似玩笑的谈话,父亲总是报以呵呵的微笑。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成了全家人改变命运的法宝,也是全家人未来的希望。当然,我也没有辜负父亲对我殷切的期望。中考的时候我以优异成绩保送到我县的一中去读高中。进了一中之后,父亲好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一样。他每天起得都很早,背着背篼去拾大粪,为的是多打粮食好买钱。为了节省钱,给我足够的生活费,抽了三十多年烟的父亲竟然连烟都戒了,就连最抵挡的“喇叭筒”也不抽了。母亲也是,她知道我每个星期只有八块钱的生活费,远远吃不饱,每当周末我回家背干粮的时候她总是给我多拿几个。家里榨的菜籽油他们很少吃,母亲几乎都拿来做馍馍了,为的是让我补点营养。奶奶就更不用说了,寒冬腊月别的老人坐在热炕头上连门都不敢出,她却出去扫树叶,拾树枝,树皮,是为了做饭省点炭,把炕烧热了,全家人好取暖。姐姐和姐夫为了我,去几十里远的山里拾牛粪,冬天的时候不用买煤,就用牛粪来生炉子。在我高中三年和大学三年的时间里,冬天我们家从来就没有生过炉子,都是靠牛粪度过的。那个时候,我感觉到我们家还没有解放一样,过得都是旧社会的生活。

我本想着考一个重点大学来回报他们为我所做的一切,但是没想到填志愿的时候竟然会滑档了!

第二章 艰难的决定

“还是你自己看吧,你想不想去啊?”父亲的这句问话把我从回忆当中拉了回来。说实话,我当时也不知道去还是不去。如果去,我多年的努力就白费了,一个高职院校比我学习还差的学生都考上了;如果不去,那就是面临着复读一年,但是我从心底里就瞧不起复读生。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些学生为了考一个中专就复读好几年,甚至有个女生外号叫“抗战八年”,我上高二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